别丢了“祝福的精神”

别丢了“祝福的精神”

记 者:又是一年端午节到了。《农历》里描写的端午节特别令人向往:童男童女趁太阳刚出,露水未干,割采艾草,人人都在手腕上绑花绳,男人舂香料,女人绣香包,全家人分享供过的花馍馍。你的家乡西海固如今也是这样过端午的?

郭文斌:没错。《农历》中描写的吉祥如意的风俗,基本上还都保留着。

记 者:相比之下,如今城市里的许多人,端午节过得与平时没什么区别。一边是越来越多的洋节进入大家的生活中,一边是传统节日的失落。为什么会这样?

郭文斌:可能是这么多年来,中国人把“祝福的精神”丢掉了。祝福精神是节日最重要的推动力,如果没有这一层推动力,传统节日跟平时还有什么区别?没有祝福的精神,人们的感恩心和敬畏心也调动不起来,节日就只剩下了个外壳,没有了灵魂,丧失了生命力。现在就连在节日中我们都找不到中华民族的那些“基因性”的东西,或者说是传统,更何况我们的日常生活。当这些都消失的时候,我个人觉得就是中华民族面临着“转基因”的危机,这是很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