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就是我们“本身”
记 者:我看到,在《〈弟子规〉到底说什么》一书中,您差不多用一半的篇幅讲实践《弟子规》的六个原则,请问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郭文斌:一个理论,如果我们不去实践,它永远只是一个理论,和我们的生命没有任何关系。《弟子规》是一个非常好的药方,但只有在我们依此用药之后,才会产生作用,否则,它只是一个药方而已。因此,面对那些对《弟子规》说三道四的人,我会先问他们一句,您实践过吗?如果没有实践过,那就没有发言权。同样,我也建议一些开《弟子规》课的学校,背诵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落实,否则,你还不如让同学们去背“四书五经”呢。但在现代社会如何实践,人们非常茫然,因为现代社会人们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包括我个人,也一时找不到学用《弟子规》的方法论,这六个原则,就是我这些年学用的一些心得体会。
记 者:那么,您说的安详与《弟子规》又有什么内在关系呢?
郭文斌:关系紧密。如果一个人向“外”寻找幸福,生生世世也找不到幸福。中华民族的古传统是向“内”寻找幸福,因为幸福就是我们“本身”,只是我们已经习惯了向“外”看,那束天生的打量幸福的目光已经永久睡眠。正因为这种向“内”寻找幸福的文化,造就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和灿烂,也造就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基本的社会稳定和安宁。现代人犯的一个最大的错误是,本身开着幸福的车子却满世界寻找幸福,最后把车子都开坏了,却和幸福擦肩而过。当一个人内心存有安详,仅仅从一餐一饮、半丝半缕中,就可以感受到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否则,即使他拥有世界,也可能和幸福无缘。因此,安详既能给富人提供心灵着陆,又能给穷人提供心灵温暖。这,也许就是我们今天推行《弟子规》的意义所在。《弟子规》360句,113件事,本质上是给我们提供了113个走向安详的入口。
几年的实践证明,“安详”的确对人具有不错的改变作用。在安详的影响下,不少问题学生得以改变,不少问题家庭得以改变,不少心灵疾患得以消除,为此,《寻找安详》等相关书籍被不少单位作为职业素质教育的读本,被一些学校列为重点课外阅读书目。
(载于《天津日报》2011.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