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就像母乳之于婴儿
记 者:现在有些人,一方面对传统文化极端漠视,甚至破坏,而另一方面,又急功近利,通吃祖宗,也即所谓的“文化啃老”。这是一种什么心态?怎样才能更加有效地保护乃至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郭文斌:极端漠视甚至破坏传统是一个人没有福气的表现,也是没有“醒来”的表现。现在,也有不少人对传统有误解,在我看来,传统不是别的,它只不过是古人早我们一步发现的真理。就像母乳之于婴儿,就像大地之于庄稼。请问,一个婴儿拒绝母乳,一粒种子拒绝大地,意味着什么?
相对于破坏传统,“文化啃老”要好一些,因为毕竟他还是要学点文化,学点传统,通过传统文化来达到他的目的。但“啃”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不肖”,这个“不肖”并非出于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有可能只是一种利用,从而通过断章取义、篡改传统来达到他赚钱的目的。一个孝子,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光大祖宗基业才是。因此,传承传统,发扬传统,本身就是孝道,是养父母之志,是在养父母之身之心之上的大孝。当然,古人在此之上,还讲至孝,那就是养父母之慧,就是在我们“醒来”的同时,也让父母“醒来”。
记 者:您认为在当今这个纷繁的时代,知识分子应该如何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郭文斌:按理说,时代越纷繁、越多元,知识分子应该越有用武之地。还是那句老话,在人们需要灯的时候,知识分子首先要把自己手中的火种点燃,然后才能点燃他人,照亮他人。因此,关键还是要知识分子自己首先“醒来”,然后才能按照醒者的清晰逻辑,心怀敬畏和良知,服务于社会。否则,他的任何言论,都可能是一种乱上添乱,就像梦游者给梦游者带路,结果是两倍的梦游。
而知识分子的“醒来”,要比非知识分子难得多,因为他们有太多的傲慢和偏见。对于安详来讲,傲慢和偏见是最大的两只拦路虎。我不敢说自己是知识分子,但我深受过傲慢和偏见的危害。为了消除这两种习气,我用了很长的时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现在仍然不敢说已经把它们消除了。检验是否已经消除掉了这两种习气,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那就是是否能够认同《弟子规》等传统训蒙养正读本,并老老实实地依教奉行。一个人只有消除了傲慢和偏见,他才能回到根本性,才能懂得如何使真理之树枝繁叶茂,以之福荫社会,庇荫苍生。因为根本性是精气神的源头所在,当然也就是生命力所在。这也就是我要在《〈弟子规〉到底说什么》的第一部分探讨“根的教育”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