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一种趋快乐的动物
刘 净:您觉得我们现在过年的形式和方式,哪些是对过年的一种延伸?哪些是传统对现代文明一种合理的让步?哪些是一种扭曲?
郭文斌:我个人的理解,现在我们通常看到的守岁的方式已经与传统大相径庭了。如果说还有什么一致的地方,那就是时间是共同的,心情是共同的,团圆的主题是共同的,体会亲情的主题是共同的,但庆祝的成分已经丧失了,盛大的祭奠的成分已经丧失了,启迪人们灵魂的意义已经丧失了,教育传承的意义已经丧失了。
过去大年初一,我们要挨家挨户去拜年,哪怕你是仇人,平常恶语相加,但那一天你必须走进你的仇人家,在他的祖先的牌位前上一炷香,不然全村人都会孤立你,所以那天当这一刻到来的时候两家自然言和。大家走村串户的过程是一种文化的展览,因为只有过年大家才把祖上留下来的很珍贵的字画挂出来。一伙人相约去拜年,每到一家,一炷香烟一上,一杯茶一端,然后指指点点地欣赏字画,谈论的全是人伦道德的话题,比如说“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长者讲,年轻人听,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才是人间正道。“守身如执玉,积德胜遗金”,告诉你守身之难,告诉你做好事的价值比把万贯家财留给子孙更好。然后再讲祖先以前给老百姓做过哪些好事,有了什么伟大的创举,上了什么学校,拿了什么文凭。还有写这幅字的人,也要标明官职,有什么社会影响,有什么文脉贡献,受过什么国家奖励,只有是有大贡献的人,大家才会挂他的字,珍藏他的字。这对后生们是一种大鼓励大教育。
当这些都丧失的时候,年就只剩下一个外壳了。
张 磊:郭老师刚讲的是原先的拜年,似乎现在的拜年有点变味儿了,或者说附加的意义和原先有很大的区别。现在拜年很多成了一种手段,一种沟通感情的手段。甚至比方说领导家呀上级家呀,提上一些礼品,名为拜年,实为做一些其他的事。
郭文斌:今天的拜年与传统意义上的拜年有很大区别。今天的拜年更多的是具有社会学的意义、公关的意义,是带有公关动机的一种行为。而过去的拜年,一村的人出去拜年选的第一家人很重要。第一家必须是这个村子里辈分最高的,不是官最大势最大的。所以古典乡土的拜年是一村一族的人串起来,就像一个队伍一样,一起到最年长辈分最高的一家去拜年。它表达的是一种孝敬,是对长者对仁者的一种尊重。这一天的拜年,即使在村子里最没有身份的人也不能落下,一家都不能落下,它表达的是一种平等。所以《朱子家训》里面讲“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其最终表达的是仁义孝义,它是一种文化的演绎。
现在很多东西被我们遗失了、忽略了、改变了。现在,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应该如何把仅存的东西保留住,然后再升华,成了一个难题。韩国和日本现代文明非常发达,但这些古老的仪式都留下来了。日本人就是再富有,但面对这些很传统的节日时,他们仍是以一种很古朴的心态去过的,到了年末春节的时候,举行的一些仪式,实际上是中国古代举行的一些仪式。他们认为我们能收获五谷,是谷神在掌载。所以这一天当第一料粮食打下来的时候要去感谢谷神。韩国也是。
刘 净:那么说我们传统的东西已经遗失了?
郭文斌:不会,还是可以恢复的。关键看政府去不去倡导,如果倡导是绝对会恢复的,现在政府用法定假日的形式鼓励大家过传统节日,就是一个很好的措施。
张 磊:日本、韩国的做法给咱们提供了一个鲜活的范例。
郭文斌:现代文明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保留是完全不冲突的。现代性肯定不是反传统的一个理由,因为人本质上是追求快乐的一个生命体,当人能够在传统文化传统节日中找到比现代节日和现代性更多的幸福和快乐的时候,人肯定会走向传统。只要政府去倡导,只要全社会去呼吁,只要尝试着在传统中品尝快乐,传统节日就会到来。文化不会衰落,传统节日也不会衰落,关键是我们政府、我们全社会,需要从传统节日中去开发,去唤醒人们遗失的那一部分幸福,因为它本身是一种巨大的享受。只要人们品尝到那种幸福,就像古人说的“曾经沧海难为水”,当他品尝到充分的幸福和快乐的时候,他就会去追求,像趋光的动物一样,人是一种趋快乐的动物。
刘 净:为什么每年有春运高峰?因为每个人都有回家过年的愿望。但为什么会有《常回家看看》这首歌的产生?
郭文斌:《常回家看看》充分说明我们平常是不常回家的,家庭和家族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现在西方人已经认识到中国古人的四世同堂五世同堂,是一种了不起的伦理贡献和享受。但现在我们趋于一种单元家庭、原子家庭,伦理的板块解构了,常回家看看成为一种呼唤,这也说明现在的伦理出现了问题。我们都有一种体会,当你打开门回到家里,看到爸爸妈妈在的时候,内心的那种踏实感和充实感,那是家的感觉。但现在我们打开家门,看到的是冰冷的沙发、电视,这是原子家庭必须付出的代价。
现在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养宠物?就是为了给这种已经找不到的感觉找一个替偿。
张 磊:今天聊的这短短的三十分钟时间里,我觉得我和刘净进入了一种时间的状态,因为郭老师在讲述的时候其实也进入了一种思考,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回归。我们说每年的春节咱们都是一样地过,那么在看了这期节目以后,电视机前的您是不是也应该思考一下今年的除夕夜该怎么过呢?作为现代人,我们不可能让所有的传统一下子回归,但我们能像小时候学做家务一样从一点一滴做起,让今年的年味能够更传统一些。春节真的对我们每个人都太重要了,一个人从懂事开始,一生不过才过几十个这样的除夕之夜而已。放眼全世界、全人类,有哪一个节日能够让我们为之心神向往,能够让我们在那天陷入迷狂,能够让我们在那天有着无以复加的想要团圆、想要得到快乐的那种渴望?在中国来讲,只有春节。
(载于《黄河文学》201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