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基与新冠病毒的关系

9.自由基与新冠病毒的关系

新冠病毒在人体内致病过程分为3 个阶段。

第一阶段:病毒感染。病毒入侵身体,大量增殖。

第二阶段:人体发病。人体出现发热、咳嗽、气喘、无力等症状,导致身体氧化应激反应(呼吸爆发)。体内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奋起反击,人体就出现了高热炎性反应,称为生理性炎症,病毒已经被消灭的很少了。由于病毒持续伤害人体细胞,从而产生过量的自由基,造成长时间的炎症反应,成为病理性炎症,现称“免疫风暴”。

第三阶段:病毒肆虐。人体内发生了细胞与病毒的激烈抗争,各脏器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出现重度肺炎、肺栓塞、心衰、肾衰、肝脏损伤、脑损伤等。可见,自由基与新冠病毒致病和发展密切相关。

用抗氧化手段抑制新冠病毒的入侵,清除有害自由基,遏制呼吸爆发,控制免疫风暴,避免病情进入第三阶段,从而挽救生命,为防控新冠病毒疫情带来了新思路。

美国希望之城医学中心动物肿瘤模型实验室主任吴军教授,在新冠病毒肆虐的初期就提出自由基与新冠病毒的致病性相关联。病毒侵入人体后,免疫系统就会反击,通过发热来杀灭病毒,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就会动员起来,释放出大量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与细胞的蛋白质、 DNA 反应,导致细胞死亡、器官损害。大量服用抗氧化剂(维生素C、维生素E),可以清除自由基,保护器官免受损伤。一些中药方剂如板蓝根、金银花、小柴胡汤等也有同样效果。

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脂类医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康景轩教授,曾在2005 年、2006 年两次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提名。康教授指出,在抗击新冠病毒的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重大作用,中药里有很多具有抗氧化能力的物质,可以清除自由基,对控制炎症是非常有利的。有一些中药成分还可以直接调控炎症的一些通路反应。为此,他建议除了抗病毒外,必须加强针对炎症的系统性治疗。

武汉大学药学院丁虹教授认为,目前临床对新冠病毒采用的是“攻击性”治疗方案,就是使用抗病毒药物,希望杀灭病毒。但目前并没有特效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使用频度比较高的是“奥司他韦或阿比多尔”,这两个药是“抗流感病毒”的药物,对新型冠状病毒是否有效尚无明确证据,且会产生系列副作用。“攻击性”治疗方案的临床获益,有待考量。她建议采用“防御型鸡尾酒疗法”,用维生素C 去抗氧自由基,配合甘草酸和芦丁的抗炎作用,对组织器官发挥双重保护作用。不让病毒导致的有害物质——氧自由基、炎症因子,伤害到我们的组织器官。病毒毒力是逐渐递减的,只要保证我们身体安定,病毒清除的问题交给人体的免疫系统,不必要硬碰硬,让病毒自生自灭。

总之,自由基是客观存在的,人体在无时无刻地产生自由基,也随时存在与自由基有关的致病隐患。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努力减少自由基的产生,避免自由基的损害;另一方面要想方设法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随着科学家们对自由基研究的日渐深入,清除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人体危害的方法也逐渐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