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检测与评价

3.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检测与评价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在日常饮食和生活中都会应用到抗氧化的知识。大量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上市,存在介绍概念模糊,甚至张冠李戴的现象,亟待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

抗氧化活性测定的目的,是客观、准确地评价抗氧化剂功效,既要测定待测物的含量、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能力,又要考虑抗氧化评价方法的灵敏性和稳定性。目前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很多,各具特色、优势,也有局限性,不可能用一种方法就能准确反映某一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活性。所以,有必要在大量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基于不同用途,建立起一系列完整的抗氧化活性评价体系和方法。

抗氧化能力评价包括化学法、细胞法、体内法。化学法比较简单,适合于大批量样本的筛选评价。但是,由于在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干扰因素众多,使得体外化学法评价是不足取的。体外常用的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方法,往往是针对某一种自由基而言的,不同自由基的评价结果不同。不同评价方法分别基于不同的反应原理,各自存在自身缺陷。因此,需要筛选抗氧化评价方法,梳理形成标准评价体系,实施标准评价体系验证研究。

Eberhardt 等于2000 年开始,应用细胞培养来测定物质的抗氧化增殖活性。抗氧化化合物通过直接降低细胞氧化伤害,或者降低影响细胞氧化还原平衡物质的含量,来达到抗氧化的效果。通过培养细胞,可以研究抗氧化化合物对于不同组织细胞的抗氧化效果,同时能够达到高通量的测定效果。刘瑞海等进行的CAA 试验,将抗氧化活性的评价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是抗氧化研究领域的突破。以人体肝癌细胞HepG-2 为试验模型,观察抗氧化物质在细胞中的反应情况,如抗氧化成分在细胞内的生物利用率、吸收和代谢情况。继CAA 方法建立之后,许多研究者在CAA 的基础上建立了其他细胞模型的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丰富了细胞抗氧化方法。但是,细胞抗氧化方法也存在如何正确选择细胞模型、试验方法、对照试验、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

试验动物,包括单细胞酵母、多细胞线虫、无脊椎动物果蝇、脊椎动物斑马鱼、哺乳类动物小鼠,以及灵长类动物恒河猴等。从最简单的单细胞,到最复杂的灵长类动物,从这些动物模型中探寻抗氧化的奥秘,筛选抗氧化延缓衰老的药物或者保健食品。它们大多系统相对简单、成本低、研究时间短,是研究抗氧化机制的理想动物模型。动物临床试验无疑是评价抗氧化活性的最好方法,不仅可以反映体内抗氧化活性和其他多种作用效果,还能够评价血液及组织器官中的 MDA、谷胱甘肽(GSH)和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以及SOD、GSH- Px 等酶活性和基因表达,同时也能够获得受试动物的生物利用度、代谢及作用机制等信息,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抗氧化作用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