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缬的缘起
关于蜡缬的起源,在世界许多民族文化的遗产中,都有蜡染织物的发现和文字记载,然各国学者众说纷纭,尚无统一的定论。若论我国蜡染的起源,陈维稷教授主编的《中国纺织科技史》认为:蜡染起源于西南少数民族,可追溯至秦汉,当时已利用蜂蜡和白蜡作为防染剂制作出印花布,古称“栏杆斑布”。[1]这一观点,也有考古实物可以佐证。1980年,四川省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在川东峡江地区风箱峡崖葬现场的峡路上,发现了粗细不等的平纹麻织品七八种。其中有蜡缬细布衣服残片,以棉和毛织物居多,图案纹样为蜡印团花以及菱形花纹。据初步鉴定,这些蜡染遗物的年代大约在战国至西汉时期。[2]这是迄今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发现的最早的蜡染实物资料,大大早于新疆出土的东汉蜡染佛画。表明蜡染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东汉时期对外交流频繁,著名的有班超出使西域,在西域长驻了三十多年,先后击破了被匈奴控制的西域诸国,不但令西域诸国一一归顺汉朝,并开拓了东西文化的交流。汉明帝时,因明帝刘庄夜梦金人向西而去,遂派蔡谙和秦景到天竺(古印度)拜求佛法。蔡、秦等人用白马驮回了佛像和《四十二章经》,带回了两位在途中遇到的天竺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后来两位高僧将《四十二章经》译成中文,佛教从此在中国传播。据史书记载,印度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棉纤维的国家,而且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就有从蓝草中提取靛蓝染棉布的记述。因此,有学者推测棉布和蜡染有可能来自印度。赵丰先生在《丝绸艺术史》一书中考证了1959年新疆民丰地区尼雅出土的绘有半裸女神像的蜡染棉织品残片,根据人物形象背光所具有的印度文化元素和文献记载,认为蜡染工艺在东汉时已传入中国西部边陲,印度应是蜡染的起源地之一(图4-1)。[3]考古材料也证明,在汉唐时期,新疆地区成为古代西域南来北往、东西交通的十字路口,商旅来往频繁,由于其处于丝绸之路上的特殊位置,形成了多彩的文化面貌。加之佛教文化的传播,使东西方文化元素汇聚与交融的特点体现在该地区出土的许多文物上。其中绘有半裸女神像的蜡染作品就是由印度传入的,纹样造型明显具有希腊风格,可以看出印度文化与希腊文化融合的影子,是外来因素或受外来文化影响的结果。[4]从新疆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古代染织品实物来看,不仅织造匀细,花纹规整,且图案也很丰富。在同一地区还出土了类似灰缬或蜡缬的织物,显示出当时高度发展的纺织和印染工艺技术。1984年在新疆和田洛浦山普拉1号墓出土的蓝白染花棉布装饰画残片,也是典型的手工画蜡浸染的蜡缬作品,与民丰出土的蜡染佛画残片为同一工艺制作。可见东汉时期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蜡染技艺的使用也较为普遍。“1959年,在新疆于田于来客古城遗址出土了两件北朝(公元396~581年)时期的蜡染织物。一件为毛织物,图案是蓝底白花,据考证为木版印蜡工艺制作;另一件棉织物以线条为主,是以手绘方式上蜡染制。”[5]
图4-1 新疆民丰尼雅出土的蜡染蓝白印花布
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苗族、布依族和瑶族等流传下来的传世古歌中都有关于蜡染起源的传说和记载,与北方丝绸之路出土的蜡染图案比较,并不相同。说明这一地区的蜡染自成体系。有学者认为,贵州的蜡染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地。尧舜禹时期,瑶族、苗族先民大规模地迁到西南地区,把中原文化和长江中下游的文化带到了贵州,由于贵州地理位置特殊,高山阻隔,交通不便,宗族内部为了便于相认和加强内部的凝聚力,其服饰纹饰和蜡染制作工艺便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并传承了两千多年。[6]据《后汉书·南蛮传》《搜神记》等文献记载,秦汉时期,被称为“盘瓠蛮”“武陵蛮”的苗族先民“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制裁皆有尾形……裳斑斓”。[7]《随书·地理志》也记载有:“承盘瓠之后,故服章多以斑布为饰”的服饰状况。这里所说的“五色衣”和“斑布”,很可能指的就是以葛苎棉为原料制成的布,并以蜡缬和刺绣工艺装饰的色彩斑斓的服装。唐代释慧琳写的《一切经音义》:“今谓西国有淡歰汁,点之成缬,如此方蜡点缬也。”[8]沈从文先生在《谈染缬》一文中也有推测,唐代蜡缬技术上的成就很可能源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方面传入中原加以发展的结果。[9]南宋朱辅在《溪蛮丛笑》中云:“溪峒爱铜鼓,甚于金玉,每模取鼓纹,以蜡刻板印布,入靛缸渍染,名点蜡幔。”[10]《宋史》四九三卷载:“南宁特产名马、朱砂……蜡染布……” 可见贵州惠水地区的蜡染工艺在宋代就已达到很高水平。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贵州长顺和平坝县发现了宋代和明代的蜡染。在长顺县交麻干贷天星洞葬出土宋代蜡染织品8件,均为棉质夹裙。裙里为本白色、裙面为蓝底显白花的蜡染,其种类有豆点花草纹蜡染裙、勾连纹蜡染裙、忍冬花纹蜡染裙、铜鼓蜡染裙等,其工艺为夹板注蜡法。图案线条流畅、清晰,说明蜡的渗透及防染效果好,酷似《溪蛮丛笑》中所说的点蜡幔。同年,在平坝下坝棺材洞岩洞葬中,出土彩色和素色蜡染衣裙15件,平纹组织。有彩色蜡染褶裙5件,裙腰为麻质,裙身为棉质,蓝底显彩色花纹。服饰工艺不仅有填彩蜡染,还有挑花和刺绣及布条拼花。按纹样种类分有鹭鸟纹彩色蜡染裙、水鸟纹彩色蜡染群、翔鹭纹彩色蜡染群、凫雁纹彩色蜡染群残件等,以敷彩与黄色为基调,深浅有别。素色蜡染裙4件,种类有龟背及葵花纹蜡染棉质夹裙、忍冬花蜡染裙残件、缠枝花蜡染棉质夹裙残件、缠枝花草纹蜡染裙残件等。蜡染衣服3件。有缠枝花草纹蜡染夹衣、缠枝梅花点蜡染棉质单衣、卷草话蜡染棉布单衣等。所显花纹图案为手工绘制,线条流畅,饱满而又协调。[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