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常见苗纹释义
关于苗族族源的研究各说不一,既说早在四千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以及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被史籍称为“南蛮”的氏族或部落有联系。又说古史传说时代的蚩尤为今日苗族所尊奉的始祖,与苗族有亲缘关系,亦说苗族的族属渊源与远古时代的“九黎”“三苗”“南蛮”有着密切的关系等,不一而足。[22]如果从苗族纹饰的图形结构分析,其历史渊源不仅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有关联,而且与战国秦汉时期出土的铜鼓文化有相同或相类似之处。事实上,苗族标示着自己文化根基的许多纹样大都来自口碑相传的古歌和图腾崇拜,追溯其原始含义,仍然保留有中原文化的早期意义。将苗纹与新疆地区出土的汉唐蜡缬纹饰相比较,仅从图式的内容和形式分析,苗纹的艺术风格的确不同,呈现自身民族文化的特征。但从苗纹中出现的蝙蝠纹、石榴纹、云雷纹、寿字纹、万字纹等来看,又是汉文化中常用的传统纹样,这一方面说明少数民族文化原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这些纹饰也是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间相互影响和文化交流的结果。从符号学的角度讲,所谓图,为“图形”;符,为“符号”,表意是图形和符号之联想。按索绪尔语言符号学之定义,有明确事物指代的符号就已具备了(语义)能指和(语意)所指表意的全部要素,这也是人类文明社会传递信息的独特表意方式。由于苗族历史上有语言没有文字,故用口头文学和图纹符号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和信息交流成为最普遍的传播形式。苗族蜡染中有大量反映苗族古歌和神话传说的内容,她们穿在服装上的纹样符号历来被视为“穿在身上的史书”(图4-12)。在这些图纹中,能保持着如此独特的原始思维和艺术语言,这与苗族的社会形态还保留有原始公社的遗风遗俗有关。进一步分析,苗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既受社会人文环境的影响,又受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她们生活依赖着大自然的赋予,这种典型的农耕文化使她们相信“万物有灵”。天人感应、观像悟道、整合泛灵,成为苗族传统文化精神及其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特色。因此蜡染中大量应用的牛、鸟、鱼、蝴蝶、花草等动植物纹样隐含了对自然、神灵崇拜的自然宗教观念。纹样符号的语义,将苗族生存的体验和生命意识提升为族群共同的精神象征,使诗性的生存有了种种可能,可以说是苗族热爱生命最本真、最鲜活的写照,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些蜡染图案题材十分丰富,其构图经过代代相传而趋于规范化、固定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图式语言结构(图4-13)。从传统写生装饰的角度分析,如何观察自然、如何概括自然形态、使之符合构成形式的审美表现,在苗族蜡染图纹中都有很经典的例证。笔者于20世纪80年代,曾看到过在贵州从事少数民族图案研究的马正荣先生编绘的《贵州苗族蜡染图案》,搜集整理了安顺、丹寨、黄平、贵定等地区的蜡染,是一本反映苗族以鸟、鱼、蝴蝶、花卉等为内容的蜡染图案集,所绘图像简练传神,富有童话般的梦幻情思,印象深刻。兹撷取部分有代表性的图纹析读如下。
图4-12 凯里苗族蜡染着装
图4-13 蜡染几何纹
(一)铜鼓纹
将苗纹中的铜鼓纹与古代先秦时期的铜鼓纹做一比较,竟有许多类似之处。铜鼓是西南地区各民族祭祖的核心器具,制作精湛,在祭祀、娱乐、婚丧、征战、报时中使用,其影响几乎渗透到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存于今日者甚多。相传蜡染纹样最早就取材于铜鼓。铜鼓纹周边还装饰水波纹、翔鹭纹、云雷纹等,这种有中心花纹的铜鼓纹其实就是太阳纹。在圆形处辐射九道光芒,芒间有六畜肖像、八卦、天干地支、十二生肖等,根据太阳周而复始的规律,先民们深信太阳意味着生命的循环往复,能给族群带来生命繁衍,寓意生命能在阳光下生生不息。常见的太阳图案,置于鼓面的中心成为重点,中间一个圆,向外辐射光芒数枚,有四、六、八、十、十二枚各不相等,寓意各种非同寻常的神秘意义。不仅服饰上有蜡染的铜鼓纹样,即使把苗族女子的百褶裙平面展开来观察,所呈现的圆形也像铜鼓纹。历史上苗族经常迁徙,妇女把祖先的标志都绣在百褶裙上,逐渐成为族群信仰的符号,尤其是铜鼓纹作为中心花纹在黄平一带的革家蜡染中极为常见(图4-14)。有学者认为这是人类早期自然崇拜、万物有灵的宗教信仰中太阳崇拜观念的物化体现。[23]宋代朱辅在《溪蛮丛笑》就有“溪峒爱铜鼓甚于金玉”的记载,铜鼓纹也一直是蜡染纹样的主要装饰题材。如铜鼓纹中的芒纹、锯齿纹、圆点纹、雷纹、鱼纹、鸟纹、团花及翔鹭纹等,其题材、造型组合,以及艺术风格,甚至使用的型版印蜡“模取鼓纹”等,均反映出铜鼓纹对苗族蜡染的深刻影响。
图4-14 蜡染铜鼓纹
(二)鸟纹
在蜡染鸟纹中,鸟的造型千姿百态,多为写实模拟,常见的有锦鸡、喜鹊、斑鸠、鹦鹉、孔雀、燕鹅等,变化最为丰富,作为蜡染装饰也具有典型的意义。鸟纹常与其他卵生生命、花草植物同构在一起,形成多种奇特的复合鸟纹图腾图画,寓意苗族先民对各种生命形式的敬畏,体现了他们积极的生命观。这些具有符号指意的图案,想象异常奇特,造型简约传神,有虫身鸟足、鸟头葫身、龙头鸟身和鸟头龙身,有的将鸟的身躯画成鱼的身躯,将鸟的翅膀画成蝴蝶的翅膀等。鸟纹的盛行与苗族生活中的山林多鸟的自然现象之间存在着一种命运与共的特殊神秘联系。根据出土的考古资料显示,上古鸟纹,所见最早的是河姆渡文化遗址。在河姆渡遗址发掘的陶器上有双头鸟的纹饰,同现今黔东南苗族蜡染双头鸟极为相似。[24]在古人眼里,鸟是能沟通天地的神灵。据考察得知,住在丹寨排倒莫一带的苗族属于苗族“丹都支系”,又称“白领苗”,该支系自称“嘎闹”,“嘎”是语气词,“闹”即鸟,“嘎闹”即“鸟的部落”之意,他们是上古蚩尤部落中以鸟为图腾的“羽族” 后裔。传说九黎首领蚩尤与三苗首领骧兜有翅膀可以飞翔,《山海经》中记载:“骧头,人面鸟喙,有翼……仗翼而行。”又说:“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先民们崇拜鸟,以鸟为祖先,希望能像鸟一样生出羽翼,上能通天,又可以拥有不死之身,借此达到族群强大的目的。[25]鸟,往往被想象成为人的祖先与动物祖先混成的神秘物,运用在服饰和银饰上,被作为祖先和繁衍子孙的象征。在古代先民的文化视野中,蜡染图案中出现的鸟类物象,不仅给他们带来了万物有灵的诗意感受,也凝聚着图腾形象的原生态或上古文化的历史信息(图4-15)。为此,苗族人创造和发展了锦鸡文化、百鸟衣文化、鸟笼文化等鸟图腾文化。1987年在安顺市平坝县桃花村苗族刘姓的一座洞葬群棺中,首次发掘了宋代彩色蜡染褶裙,灿然如新,图案为“鹭丝鸟纹”,款式与现代苗族褶裙相差无几,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在原始社会时期的仰韶文化体系中出土的彩陶上就有各种鸟图案,如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中鸟的纹样也极为普遍;东夷部落群体崇拜凤鸟、玄鸟、青鸟、祝鸠等,商族就信仰玄鸟是他们的祖先;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视觉效果极具动感,外圈是四只首尾相接的神鸟,正围绕着太阳展翅飞翔,表现的正是古蜀人对太阳神鸟和太阳神的崇拜和讴歌。这些说明鸟的造型自古就有,且各民族都有不同的关于鸟的图式造型与文化意涵,若能以此作为研究课题,其内容可谓洋洋大观。
图4-15 鸟图腾纹样
(三)蝴蝶纹
苗语“榜留”,即“蝴蝶”。以蝴蝶作为氏族象征符号,在苗族地区甚为流行。蜡染中的蝴蝶丰富多彩,既有写实的,又有写意的;有抽象化的,也有变形复合的。在源于祭祖大典时唱的《苗族古歌》中,反映了苗族的宇宙观,它追溯了万物的起源。原始的雾气混混沌沌,花蝴蝶妈妈从枫木心中孕育出来,长大后,同水泡“游方”,生下十二枚彩蛋,从蛋中孵化出龙、水牛、虎、蛇、蜈蚣、雷公等动物,其中一枚蛋孵化出人类——苗族祖先姜央,这一传说对苗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苗族视蝴蝶妈妈为自己的始祖,认为是苗族的保护神。图案中的蝴蝶永远保持有天际符形,表明它有极高的地位,而在苗族文化中被称为妈妈,表明它是繁殖生长之源,故在苗族蜡染中大量出现蝴蝶纹样。包括人头蝶身、蝶翼人身以及游鱼与蝴蝶、蝴蝶与石榴的图形同构,组合成子嗣繁衍的祈福意象。从构图上看,蝴蝶妈妈的形象常处于中心位置,四周饰以鸟、人、龙、枫树、花草等作为放射或向心布局,都是围绕着口传史诗文本进行的艺术创作,也是用神话的图像方式表现口传文化的主题内容(图4-16)。这点与汉族、白族等其他民族喜用蝴蝶作为吉祥纹样,有不同和相同的文化意涵。
图4-16 蜡绘人物蝴蝶纹
(四)鱼纹
鱼纹是苗族蜡染喜欢的题材之一。出于“万物有灵”的原始信仰,苗纹中有大量表示阴阳的文化符号和纹饰。远古时期的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一带,那里水系交错,江河发达,鱼类成为当时苗族主要的捕猎对象。由于鱼能产大量的仔,鱼纹可传达出繁衍子孙和配偶婚姻的信息,故苗族人对鱼纹的理解更多地保留了生殖崇拜的原始意识。在苗族蜡染里频繁出现的阴阳鱼纹,以及长着鱼身的飞鸟,在苗人看来,鸟是男性的象征,鱼是女性的象征,故以“鱼鸟”的异形同构,寓意夫妻恩爱,多子多福(图4-17)。还有长着鱼身的蝴蝶妈妈,长着鱼身的龙,则是借助鱼的极强繁殖力来寓意种族的繁衍和人丁兴旺。从历史研究的角度讲,苗族蜡染的鱼文化与华夏鱼文化也有相通之处。在苗族看来“阴阳鱼”纹是贵和一家的象征,蜡染纹中由两条鱼构成的S形,与原始先民所作的“古太极图”极为相似,成为苗族与华夏族同源共族的佐证。
图4-17 由鱼组合的多子多福的蜡染纹样
(五)龙纹
考察苗族的龙文化,迄今还较全面完整地保持着上古文化的多种习俗,在苗族部分地区有关引龙、龙舟节的仪式和传说即如此。龙的纹样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刺绣、挑花当中极为常见,在蜡染中也有丰富的表现。龙纹的外形和内涵,虽然曾受到“汉龙”文化的影响,但与“五爪汉龙”的图式构成又相去较远,与古代传统意义上的“汉龙”表现出来的权势意识有明显的区别。也许地处偏僻的苗族聚居区,自古被认为是“蛮荒之地”,因此苗龙纹样并未受权力的束缚。相反苗龙表现为稚拙天真、憨态可掬,对龙敬而不畏,十分亲近,被认为是大众的保护神,守村寨平安,庇子孙繁荣,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而且龙的形象并不固定,变化多端,由单一衍生为多样。在苗纹中,龙纹设计很巧妙,与苗族生活的山地环境中常见到的动物加以组合同构,如水牛龙、蜈蚣龙、鱼龙、泥鳅龙、鸟龙、蚕龙、叶龙、盘龙、虎龙、狮龙等,还有人首蛇身龙、人首鱼身龙、狮身鹿角龙、蚕身牛角龙、蜈蚣头蚓身龙、鱼身鸟翅龙、鸟身飞龙之类,系列庞大,无所定型。[26]榕江苗族蜡染中的龙纹,形体既像蛇,又像蚕。龙纹的内涵除了是基于神话思维的文化观照之外,尚有祈求纳福迎祥、消灾免祸之意,充满了鲜明的农耕生活气息,构成了苗龙独有的图式谱系(图4-18)。
图4-18 苗龙纹样
(六)窝妥纹
苗族传统蜡染中,有一种看似简易的旋涡形线条竟是从天地万物抽象而来,这种旋涡纹是几何图案中最独特的一种。对此,历来又有不同含义的解读,皆因抽象的螺旋纹引人遐想,不少学者推测可能与五千年的大迁徙有关。因为螺旋纹早在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就有出现,在黄河流域的彩陶上更是反复出现,被认为是先民对自然水纹的模拟,苗语叫“窝妥”,“窝”者,衣也;“妥”者,蜡染也,以此相联系,故有传承“千年窝妥”的说法。“窝妥”整体造型由八个旋涡纹有规律地组合,在领背上呈现出完整图案。这八个圆形螺纹围绕中心一个古钱纹(贯珠纹)或者一个铜鼓纹构成。加上左右两只衣袖分别有四个圆形“窝妥”,两只袖合起来显示完整的水涡漩纹的图形(图4-19)。这种图形从祖宗代代传承下来固定不变,有多种解释。有的说是牛旋毛,代表祖灵;也有说是为了纪念祖先由中原经过水路迁徙到贵州的这段历史;也有文化人类学家寻找图案演变过程,推演出螺旋纹是由鸟纹演变而成的,是鸟纹的抽象化;甚至有学者认为这是对中国古典哲学的形象理解。即阴阳相合化生万物,是生命开始的地方,有生命繁衍不息的神秘含义,是苗族先民强烈关注生命本体的表征。阴阳相合的形象符号是古钱,有的变为铜鼓纹,铜鼓在苗族心目中也是神圣的太阳神;“两仪生四象”,四象为四季之象,四季轮回,周而复始,万物永生。所表达的是民族生生不息、生命永生的符号观念。[27]
图4-19 苗族蜡染“窝妥”纹样
在苗族众多图形中,最难画的可能就是抽象的旋涡纹了,这不仅需要高超的蜡绘技巧,更需要细心,一气呵成。尤其是很小的旋涡纹,用蜡刀绘制蜡线的精细程度,没有常年的历练是难以胜任的。
(七)“”字纹
在世界许多国家的古老文化中,都有“”字符号,为古代一种咒符,用作护身符或宗教标志,被认为是太阳或火的象征。
”字符在不同的文化体系里,有着不同的解读。中国最早在新石器晚期出土的马家窑陶器上有发现。但在数千年的文化流变中,又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自两汉时期,佛教传入之后,从最初的“太阳崇拜”观念逐渐转变为“吉祥”的寓意,由简到繁、由单到双,字符四端纵横伸延,互相衔接,到明清时期作为吉祥纹饰在建筑、家具等器物上应用甚广。令人惊异的是,在偏远的贵州黔东南、黔南、黔中、黔西南、黔西等地区的苗族服饰图案中,“卍”字符发现如此之多,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支系。在苗族的衣服中比较显眼的地方出现的“卍”字,有表示生育和繁衍之意,如果出现在裙边或衣袖上,就表示一代一代繁衍连续不断的意思。受衣服装饰部位的制约,有单独纹样和连续纹样,其造型、格式与装饰部位,各地区间尚存在一些差异,而多变的形式,结构整齐,稳定大方,与中国古老的许多表示轮回的“卍”字相符合。在苗族的文化体系里,除了历史文脉的延续、家族血缘关系的繁衍传承,还有尊重生命、顺应自然轮回,执着地表达生生不息的人文精神(图4-20)。仔细观察苗族“卍”字符号,包括蛙纹、四瓣花等纹饰的存续,无不反映出与中原古老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寄托着各民族之间的历史文化与共同的心理记忆。[28]
图4-20 蜡染万字纹
(八)植物纹
蜡染中花草植物纹很多,不少是作为辅助纹样出现的。这些纹样不像汉族那样多取材于象征富贵吉祥的牡丹、莲花、寿桃之类,这类纹样在蜡染中虽也有出现,但苗族蜡染中石榴纹、葫芦纹、桃纹更为多见,其构图硕大饱满、细节精致,寓意多子多福、家族兴旺,被苗族视为生命崇拜的对象。除此之外见得更多的是山间田野常见的花草植物,如荞花、石榴花、蕨花、梅花、桃花、杏花、棉花等(图4-21),在服饰蜡染中也应用较多,有一些已经演变为几何形纹。许多研究者认为这些纹样是苗族在历史迁移过程中采集和记录的符号,融入了原始先民们无穷的智慧,蕴含有对祖先和曾经民族经历的怀念。
蜡染图纹的构成形式多采用对称式、中心式、分割式或散落式构图等,将各种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各种复合形、形中形的意象图案,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有的画风自由稚拙,有的构图错落有致,常采用移花接木、夸张变形的设计手法,具有丰富的层次感(4-22)。从某种角度讲,苗族妇女通过蜡绘的各种纹样装饰进入服饰的境界之中,能更好地拥有和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与自然生活的亲密接触和真实体验就成为她们创作的源泉,这从对自然的观察、技艺的传授与自由创作的方式上都可以看出来(图4-23)。
图4-21 蜡染植物纹
图4-22 用土布制作的蜡染植物纹样
图4-23 苗族妇女赶集时售卖自己绘制的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