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工艺流程

二、工艺流程

(一)镂刻花版

以重庆梁平蓝印花布为例,镂刻花版之前,先要将梁平特产的二元纸用浆糊(面粉加水制成粥状)一层一层地托裱在墙上,直至裱衬到6~7层,厚约0.5~1毫米的纸壳,干后从墙上取下压平,等全干成纸板,然后在纸板上行稿,用自制的刻刀按图案的造型进行镂刻。其构成的纹样斑点互不连接,是为了保持花样版型的完整性,这点又似平面的剪纸与皮影艺术。一般用斜口单刀镂刻大一点的面。纹样线条需用双刀刻线,宽窄一致,显得流畅和通顺。如设计规则的点,需用圆口刀,俗称铳子,分大小数种,主要铳制花版所需的圆形、三角形、花形、树叶形等点状图案。图案有阴、阳之分,即蓝底白花,表现比较细腻;反之即为白底蓝花,对比更为强烈,这两种形式的装饰效果各有特点。花版镂刻好后,还需要在刻版上打蜡、抛光,在正反面刷2~3次熟桐油加固晾干使用,也有直接用油纸雕版,为的是使用时间长,便于保存(图6-1)。

图6-1 蓝印花布花版

(二)准备面料

为了让布能更好地吸收防染浆,需要在自织的土布上洒上水进行湿润,再铺在印花台上待印。有的土布或机织棉布,还要进行脱浆处理。

(三)调制防染浆

防染浆用黄豆粉加石灰调制。黄豆粉和石灰粉按6∶4或5∶5的比例,用水慢慢搅合,调成糊状的防染剂。同样的防染剂,调制的比例略有差异,如梁平采用的配方是:豆腐一斤、石灰水半碗,比例为1∶0.7。

(四)刮防染浆

把刻好的花版铺放在纯棉土布上,进行纸版刮浆。一般用牛骨制作的刮刀将事先调好的防染糊均匀地漏刮于花版上,即成布料上的花纹。另外,移布或移版时需要仔细对版,以免因走版或糊版而影响质量。刮完浆后,从花版的一角直立掀起,以免损伤花版。印有防染浆的坯布,要吊挂晾干待染。

(五)染色

梁平民间多用自织的纯棉土布进行印染,染色前需要蒸布,经过蒸煮的布着色更均匀,能起到固色的作用。靛缸的染液是用野生天然蓝草,用它的叶子经沤制发酵而成,民间称蓝靛,其制作工艺仍沿用了北魏时期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的方法,有采摘、下缸、搅缸、打花、出靛、上缸等十几道工序。染缸多为倒梯形的圆形木桶,当地俗称“大黄桶”。染色前,可先将浆布放入清水中浸泡一下,再转入染缸浸泡约20分钟后取出,透风30分钟。染色过程中不断搅动布面,使其氧化均匀,依染色深浅的需要,浅色一般3~4次,中色4~7次,深色则要10次以上反复染色,颜色饱和,色牢度好。如果要达到很深的墨蓝色与白花纹强烈对比的话,一般要15遍左右反复染色与空气氧化才能达到所需颜色。

(六)刮灰

将染好后的浆布放在室外晾晒,干后由于灰碱偏重,需先泡酸水固色,清洗后在平台上用刮刀把防染的灰浆刮去,刀背与布面角度呈45°,避免刮坏布面。

(七)晾干

将刮去灰浆的布清洗2~3次,把布上残留的灰浆和浮色清除干净,挂在晾晒架上晾干,平整卷好后用于服饰或家用纺织装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