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布依族枫香染
据《宋史》四十九卷记载:“南宁(今贵州惠水)物产名马、朱砂、枫液染布……”这里的枫液染布,即枫香染,布依语称“庞典”。在布依族的叙事长诗《造万物》等古歌中,就记载了枫香染起源的传说。在都匀市我们计划访问的是一家“吾土吾生”民艺工作坊,这家工作坊是一个80后布依族小伙子韦祥龙创立的。但很不凑巧,韦祥龙出差未能见到,但见到他的合伙人张楠。据张楠说韦祥龙是四川美术学院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的,这让我们有些意外,毕竟专业学习的内容差别太大。他回乡选择创业,也是为了传承和守望民族传统的手工艺。也因为这个原因,他为自己的品牌取名“吾土吾生”,寓意为:就像是我的土地,我的生命,我的生活。这个东西很“土”,但是可以从里面找到新的生机。“吾土吾生”第一个产品系列是布依族的手织布,而现在主营的枫香染则是第三个系列,主要以蓝靛染工艺为核心,衍生出的枫香染、扎染、土布三大板块。工作坊空间设计简约又不失特色,主要分为陈列厅、工作坊和创意产品设计专卖店三个部分。陈列部分墙上设计有展板,用文字和图片详细介绍了布依族染蓝的历史和蜡染、枫香染的工艺制作过程。还有公司搜集到的布依族的服饰陈列,细观服饰上的刺绣、蜡染、枫香染的工艺非常精致,图案极具代表性(图4-35)。张楠为我们当起了临时解说员,对展厅陈列的展品作了详细的解说。在展厅的侧面一间有50多平方米的房间,是他们设计与制作枫香染的工作室(图4-36)。张楠用狼毫毛笔蘸枫脂在白布上画图案,相较于传统的竹刀来画,使用起来就像画工笔画。用电炉热枫脂,是借鉴了蜡染热蜡的方法,这样枫脂的温度也比炭火容易控制,图案画起来线条也更自由流畅。张楠边讲边向我们演示了枫脂图案的绘制过程(图4-37)。紧挨着的是产品销售厅,面积有200多平方米。展销有蜡染、枫脂染设计的服饰和生活用品,主要针对旅游市场而开发的有民族特色的手工产品,大多借鉴民族图案来进行设计,也会根据市场的需求做一些时尚产品设计(图4-38、图4-39)。来此参观考察的人都要到店里看看,如遇上喜欢的产品,自然也不会放弃。“吾土吾生”也为黔南州承办一些蜡染、枫香染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布依族枫香染与服饰文化、苗族蜡染与服饰文化,传统图案设计、民族审美分析,蜡染、枫香染产品开发和市场需求分析,民族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蜡染工具的使用,图案绘制,染色与脱蜡实践等。此外,在都匀市政府投资兴建的经济开发区里还集中了好几家年轻人经营的民间工艺品商店。我们同时还参观了旁边一家枫香染的商铺,店主是一位本地长大的布依族女青年,她大学毕业后就自己创业,在这里开了一家枫香染商铺,为消费者提供一种新型的体验消费的场所。主要是利用传统的枫香染设计制作一些旅游文化产品,有服饰、提包、围巾、布鞋等生活用品,很有特色(图4-40、图4-41)。同时也为当地的中小学生做一些培训项目。商铺里面摆了一张大的桌子,用于学生绘制枫脂图案,店铺外有一个土陶染缸,可以用于靛蓝染色(图4-42)。这种体验式经营模式,是通过指导有兴趣的消费者或参与培训的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绘制图案,最后染色,以便了解枫香染的整个工艺程序,将体验的过程融入传统的消费当中去,以满足客户的文化需求。其营销方式也是为了优化消费的过程,从而产生产品的推广效应,带来更多的商机。显然,高等院校培养的设计师回到本地创业,不仅可以传承民族手工技艺,也可在产品的品类上结合时代审美的需求做些创新,在设计和营销方面明显占有优势。采用这种营销模式,也符合文化创意市场发展的趋势,已越来越受到来此旅游观光的消费者的青睐。
图4-35 “吾土吾生”陈列厅的蜡染、枫脂染展品
图4-36 考察“吾土吾生”工作坊
图4-37 用毛笔蘸枫脂画图案
图4-38 手工印染产品
图4-39 手工印染的旅游产品
图4-40 蜡染、枫脂染提包
图4-41 枫脂染提包设计
图4-42 店铺外面的土陶染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