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新村
初冬早晨。
万道霞光,洒满神山。薄雾氤氲迷蒙,竹木如浴金汤。
翠竹云海,白墙黛瓦,炊烟袅袅。青石板路湿漉漉的,像一条温润的丝带,蜿蜿蜒蜒,缠绕过栋栋客家民居,延伸进山里山外。
彭水生惬意地漫步在环村石板道上。他78岁了,满头银发,精神矍铄。
石板道旁,溪水哗哗,水鸭喳喳,激起朵朵浪花。一窝窝新鲜菜蔬,一树树红色花朵,含露带翠,摇曳生姿。
彭水生不由得眉目含笑,欢活地舞动着老胳膊老腿。
迎面,遇上正从家里出来的左秀发。两个老伙计熟络又热情地打招呼。
“老书记好啊!”
“秀发好!”
彭水生扬手招呼左秀发一起晨练。
左秀发吸纳着新鲜空气,抬眼张望着村庄。
“一场雨就像又洗了一次澡,你看这山山水水,多轻灵,多清爽。”
彭水生眯眼望着眼前,只见薄雾缭绕,山色空蒙。
“咱这里啊,真成了神仙村喽!”
“是啊,没想到咱老了老了,还真有福,真过上神仙一样的好日子、美日子。”
“这幸福,万年长啊!”
两个老伙计舒爽地舞动着手脚,边走边聊。
是啊,如果不是看到神山村中心广场陈列展示的一张张老照片,很难想象,这个美丽的小山村曾经的贫困生活。
漫步神山,一面灿烂的“笑脸墙”格外醒目。墙上,贴着20多张村民开心欢笑的照片。是啊,这几年生活变化翻天覆地,每时每刻,村民都会不由得开怀大笑。于是,有心人就将这快乐瞬间抓拍了下来。
彭水生的照片位于“笑脸墙”正上方。
2016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神山村考察时,他质朴地竖起大拇指,当面赞扬总书记:“你呀,干得不错嘞!”
现在,彭水生担任井冈山一家红色培训机构的宣讲员。一年四季,他都激情昂扬地给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说神山变迁,讲脱贫致富故事。
想致富,先修路。
过去,神山仅有一条小道通往村外。村民挑着山货到乡里集市上卖,要走半天。现在,开车到乡里只需要半个多小时。
2017年,在上级扶贫资金支持下,村里不仅把原来窄窄的小路拓宽到5米多,并且全部铺上沥青,还在村口新修了一条路,与原有道路形成小环线。
为了不让一户贫困群众住在危旧土坯房里奔小康,“安居扶贫”工程先后投入300余万元,对全村37栋土坯房维修加固,拆旧建新。如今,村里家家户户客家楼,白墙灰瓦,漂亮又整洁,屋里屋外焕然一新。村里休闲广场、路灯、书屋、停车场、公厕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
产业也发展起来了。神山村因地制宜,对全村4500亩山地毛竹林进行低产改造,成立合作社,科学发展茶叶、黄桃、毛竹种植等特色产业。每个贫困户都有政府专项2.2万元扶贫股金入股合作社,年分红不低于15%。非贫困户则以资金和土地流转方式入股,实现了户户有股份,人人可务工。经过土地流转,全村种植黄桃树、井冈红茶树、油茶树共600多亩。21户贫困户每年分红3000多元。
神山村红军烈士左桂林的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也传承给了孙子左秀发、重孙左香云。
左秀发望着堂屋墙上的烈士证,自豪地对我们说:“当年我爷爷参加革命就是为了能过上幸福生活,现在党和政府帮助我们脱了贫,我们要感谢这个时代,更要用双手去创造幸福生活。”
左香云是左秀发的儿子,总书记来访神山,看到他摸索多年制造出的竹工艺品大为赞赏,鼓励他抓好本地资源,选准路子,放开胆子,坚定目标好好干。左香云备受鼓舞,开办起神山竹艺品加工厂,产品从简单的竹筒、笔筒等扩大到精致的花瓶、扇子等高端艺术工艺品,这些竹艺品销往全国各地。
他的竹加工厂一年需要上万根毛竹,这也给户户有竹林的神山村民开辟了就近销售、增收的渠道。
2016年年底,神山村人均纯收入1.5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8600元,远远超过当时脱贫最低标准2300元。
2017年2月,经过江西省综合考核评定,神山村达到国家脱贫标准,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彻底摆脱了世代的贫困。
神山,就像一只破茧而出的蝴蝶,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一个寂静的“空心村”,蝶变成井冈山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示范区,蝶变成全国都颇有名气的“AAAA级”乡村旅游村。
神山村只是井冈山市成功减贫的一个缩影。
这一年,神山村所在的江西省井冈山市的44个贫困村,4638户贫困户,16934个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致富;井冈山市率先宣布脱贫摘帽,成为中国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