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随时联系我
2016年以来,易地扶贫搬迁是修水县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程扶摇当年的重任。
为使搬迁对象更精准、建房面积更合规,程扶摇白天到安置点和农户家里走访调查,耐心做好搬迁群众思想工作,晚上则加班加点完善精准识别基础资料。
6月23日上午,程扶摇和修水县城乡一体化办公室副主任桂干林通过QQ交流工作时说:“桂主任,我今天上午下村,整改表格我晚上回去改好给您。”
程扶摇下村回来,当天下午又参加了镇扶贫工作会议。晚饭后,他就在镇里加班填写整改表格,把13份易地搬迁整改表格提交完成时,已是晚上11点多。他还不忘给桂主任留言:“如果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请随时打电话给我。”
“5+2”,“白+黑”,时刻在线!这也正是无数基层干部的工作常态和使命担当。
两个多小时后,程扶摇刚刚躺下休息,电话就响起,他又义无反顾地奔跑在抗洪救灾的路上。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就在他牺牲的1小时前,他还曾用手机给修水县扶贫办副主任赖波平发送了一条报送有关易地移民搬迁数据的信息,这条信息也成为他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最后“告别”。
茅坪村是杭口镇的“十三五”贫困村,脱贫攻坚任务重、压力大,
2017年年初,决战时刻,镇党委政府又把这个重任交给了年轻有为的程扶摇,调整他同时担任茅坪村扶贫工作组组长。
程扶摇不辱使命,果敢而去。
茅坪村“两委”干部年龄偏大,对办公软件不熟悉,推进工作相对缓慢。上任第一天,程扶摇就勇挑重担,对村党支部书记陈华东说:“作为镇里的扶贫专干,我所驻的村扶贫业务不能拖全镇的后腿。”于是,他主动承担起烦琐的电子信息录入、建档工作。
陈华东霎时沉默,心里却酸酸的,又充满震惊和感激。是的,他知道镇里每个干部手头上都有千头万绪、永远也干不完的工作,眼前的程扶摇也一样,但他却不顾个人工作之繁重,还如此热情、负责。那一刻,陈华东紧紧抓住程扶摇的双手,答应一定动员好贫困户和村民,大家齐心协力,坚决打赢茅坪村脱贫攻坚战。
程扶摇还在茅坪村里结对帮扶了两家困难户。
年近八旬的张先行、陈利华老两口是程扶摇的帮扶对象,他帮助老两口养鸡、制作工具经营豆腐生意,使得老两口生活逐步得到改善。听到程扶摇遇难的消息,老两口一夜未眠。那些天,老两口不敢闲下来,一闲下来就会想起程扶摇进门探望的可亲模样,只好整天忙着,却又忍不住悲伤,时不时地念叨着:“扶摇这个好孩子,怎么就舍得我们走呢。”“我们可舍不得他走啊!”至今想起程扶摇,老两口还忍不住流眼泪。
茅坪村易地搬迁中心村早已建成。范春江和其他村民都住进了满意的新房。
“我能住上新房,得感谢结对帮扶的小程,是他帮我申请到了易地搬迁房。”范春江热泪盈眶,满脸不舍。
2017年4月下旬以来,按照江西省统一部署,修水县全面开展2016年以来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工作,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数据需再次精准识别,重新修改输入国家扶贫系统。
此项工作容不得半点差错,就像盖房子前的打地基工程,虽然不显山不露水,却事关整座高楼大厦。工作组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程扶摇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也没有半句怨言,一个人承担起了再次精准识别、信息材料归档、输机等每一项烦琐事务。
整整两个多月,程扶摇只回过三趟家,天天以镇为家,夜以继日,默默工作。
回家的次数少了,脸晒黑了,体重减轻了,父母和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却也坚定地默默支持着他。
所以,2017年6月24日凌晨,当程扶摇刚刚回到家又被一个紧急的电话呼喊上抗洪救灾前线时,父母没有阻挡,妻儿没有牵绊……
哪料,这竟是暗夜中和亲人的默默永别!
2017年6月27日11点左右,失联80多个小时后,程扶摇被找到时,他已经把年轻的生命奉献给了修河大地。
“崽啊,我们回家吧!”
“崽啊,跟爸爸回家吧!”
程扶摇的父亲一声声呼喊着,哭叫着……
程扶摇不到两岁的儿子看着家里突然来了那么多沉默的陌生人,睁大明亮而又好奇的眼睛观望着,寻找着爸爸……
乡亲不会忘记,战友不会忘记,国家不会忘记。
程扶摇被九江市委追授“全市优秀青年”光荣称号,被江西省委追授“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烈士”光荣称号,荣获“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国家至高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