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弯弯

山路弯弯

吴应谱是修水县政府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2017年年底,得知要对口帮扶5个贫困村时,他第一个报名参加而且要求驻村。他正年轻,想踏踏实实为贫困乡村办成点事。

就这样,吴应谱被任命为修水县复原乡雅洋村驻村第一书记

复原乡雅洋村是修水县西北部最偏远的山区,离县城120多里。至今往返县城也只有一趟班车。

父亲得知后,担心地问他怎么要去那么偏远的地方啊。他淡淡地笑着安慰说,因为我不光是吴家的儿子,也是党的干部啊!工作哪里需要,我就到哪里去。您也不用担心,保重好身体,明年去县城帮我带孩子吧!

父亲一听说明年可以进城抱孙子,就高兴地笑着,鼓励儿子好好干,为老爹争光,为乡亲多办好事。

吴应谱担任雅洋村第一书记不久,就走遍全村14个自然村,对263户贫困户的家庭情况了如指掌,写了满满几本驻村工作日志。

贫困户古和平家没有经济收入,一家人住在危房中。吴应谱驻村后,多次到他家督促改造房屋,可他总以年龄大做不动为由推脱。

看着古和平一家,吴应谱心急如焚。

“万一房子倒塌了,那可怎么得了?”

随后,吴应谱常常抽出时间去古和平家里照看。

吴应谱(左一)正在和同事讨论工作

一天深夜,突然下起大雨。吴应谱不放心,连忙骑着电动车冒雨赶往古和平家。

后来,吴应谱拿出自己的工资,帮助古和平家翻修了危旧房。这辈子第一次住进了新砖瓦房,古和平特别高兴。再也不担心刮风下雨了,他每天都睡得特别安稳。

可他哪里知道,刚刚结婚的吴应谱还欠着别人的房屋装修费呢。

吴应谱家里兄弟姐妹多,父母身体不好,供自己上学不容易,所以,他上班后生活十分节俭,不愿再增加父母负担,买房、装修、结婚,这些大事他都想法独立支撑。

雅洋村山多地少,所以农户多养蜂或种植药材,却连年没有好的经济效益。

吴应谱就和村干部重新统筹,统一规划100多亩地栽桑养蚕。村民们一时接受不了,吴应谱就挨家挨户上门沟通,然后带领村民到产业发展好的乡镇参观学习。这才彻底打消了村民的顾虑,桑蚕养殖得以发展起来。

阳光煦暖,微风徐徐。

放眼望去,103亩桑蚕养殖基地,桑叶肥嫩,绿波荡漾。

为了快速推进这个项目,吴应谱不知跑了多少趟。可以说,这里的每一条山道上,都烙印着他来来回回奔忙的足迹。

还有,雅洋村的药材基地、光伏电站、扶贫车间和专业合作社里,都有他不停晃动的身影。

樊贞子,在大椿乡政府工作。

大椿乡是修水县西南的一个边远乡。

船舱村,又是大椿乡的一个边远村。

2017年,樊贞子大学毕业后,被招录为大椿乡政府公务员。

作为乡里的一名年轻扶贫干部,她在船舱村挂点帮扶着4户贫困户,同时还是大杨村的扶贫驻村干部。她经常购买大米、食用油、棉被、衣服等生活必需物资,到贫困户家中走访慰问,坐下来和贫困户一起商量脱贫致富方法。

樊贞子(右一)正在贫困户家走访慰问

而在大椿乡政府,她担任乡镇妇联专职副主席、组织委员、统战委员,还兼乡镇报账员和协税员等职务。

一个个岗位,一份份责任。工作的繁重,可想而知。

时年,樊贞子才23岁,还是个刚刚长大的孩子,也是父母眼中的“千金宝贝”。爸爸看她整天那么忙,又刚刚结婚怀孕,就劝女儿换个工作,不要到农村去了。而樊贞子却爽朗地笑着,当即反对疼爱自己的爸爸。

“乡里那么多干部,人家都干得好好的,我为什么不行啊?眼下,正是扶贫攻坚期,关键时刻我可不想掉链子。”

是啊,樊贞子身上有股冲劲儿,觉得烦琐的工作对刚刚走出校门的自己来说,不是万劫不复,恰恰是个锻炼、成长的好时机,她想学着把烦琐的日常工作一项项理顺,一项项干好。

“我工作,我快乐!”

所以,虽工作繁多,樊贞子却不慌乱、不烦躁,而是心平气和、有条不紊。她把自己的休息日都排上了工作日程,甚至把整个生命都融入自己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