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家多美好

新家多美好

一幢幢新房,白墙灰瓦,庭院宽敞,宛如城市的小洋楼。房前,孩童嬉戏游玩,老人悠闲聊天。

这里是慈竹村,弋阳县叠山镇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之一。

叠山镇地处山地丘陵、多雨区,村民大多生活在偏远村落,塌方、滑坡、泥石流、山洪等地质灾害易发。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造成就学、就医、出行困难,长期生产方式单一,生活水平低下。全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4户858人。

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这曾是长期困扰许多深度贫困地区村民的难题。

饶福林就有苦难言。他家居住在深山区,出门是崎岖的羊肠小道,生产生活用水全靠山泉和雨水,除了满眼满山的毛竹,没有其他资源赖以增加收入。他家一直住在20世纪60年代建的老房子。后来,房屋的主梁和横梁都裂了缝,虽几经修补,仍岌岌可危,只好借住亲戚家。

始有安居,方得乐业。

只有切实改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住房等生活条件,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才能如期推进整体脱贫。

2018年,叠山镇在区位优势明显的慈竹村和双港村建设两个集中安置点,安置居住在深山区和地质灾害点的困难群众,总投资695.09万元。

通过申请,饶福林夫妇在慈竹村安置点分到一套50平方米的新房。

“做梦也想不到,我有生之年还能住上装修得亮堂堂的新屋。这里道路又宽又平,走起来平平稳稳的,自来水也通到了家……”

饶福林兴奋又感激。

张茂贵一家四口也搬进了一套100平方米的安置房,开启了新生活。

“我家以前也是在山沟里,房子要倒塌了,政府知道后,就让我写申请搬到这里。这新家多美好啊! ”

一大早,张茂贵要到地里采摘新鲜蔬菜。

站在村口,放眼望去,一条水泥路向青青田园延伸。

叠山镇在安置小区附近开辟出一片片“微田园”,搬迁户都有一份,可以种植些家常菜,既降低了生活成本,又满足了农耕习惯,留住了浓浓乡愁。

乐业与安居共舞,脱贫与搬迁齐飞。

公益性岗位、扶贫车间、菌菇基地等务工渠道,保障搬迁户就业增收。

曾庆开也是受益者之一。他和老父亲原先住在易发地质灾害的半山腰,生活很艰难。现在父子俩不仅搬出了大山,曾庆开还成为一名领薪的保洁员。

夕阳西下,晚霞映天。

慈竹村小广场上,村民三三五五聚拢来了。

“晚上吃完饭没事了,来广场做做操,跳跳舞,天天锻炼身体好。咱山里人也过上了电视里的城市生活。”甚至70多岁的老奶奶也加入人群,扭动腰肢,翩翩起舞。

目前,弋阳县97户344名贫困户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在新居里过上了美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