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板

当老板

人逢喜事精神爽。

谢应声步履轻捷,仿佛年轻时的干劲儿又回来了。既然种烟叶能大大增加家庭收入,那就尽力而为扩大种植面积吧。

这就是内生动力,其大无穷!一旦被激发出来,当事人就一刻也闲不住。

谢应声的内生动力被扶贫干部和自己的双手激发出来了。

他出村委会,没有回家,就兴奋地径直到村外去了。他跑遍了村东、村北、村西、村南,找撂荒地,找适合种烟叶的地。相中后,他又立即去找土地的主人协商。最终,他承租了6亩多田地,打算春节后扩大烟叶种植面积。

出租户何乐而不为呢?出租一亩地不足半年净收入300元,还不耽误自家种晚稻口粮。还有,谢应声舍得施肥,也会管理,首次种,烟叶就长势喜人,比别人产量高,自然亏待不了田地。

的确,人勤地不懒。2017年,谢应声8亩烟叶收成3.2万元。

以前,家里有点钱,谢应声就赶紧去乡里、县里给妻子买药,怕日常治疗不到位,万一病重了手里又没钱。

而现在呢,大大小小的药瓶不见了,妻子用药也没断过。因为家里有存款,有医保,而且常用药村卫生所都有。更让谢应声放心的是,妻子这种慢性病也被建档立卡了,有专职医生定期上门检查身体,配送好药。保健好,心情好,妻子的老病就轻多了,花销也明显减少了。

谢应声有钱了,进进出出,就感觉自家屋里灰蒙蒙的,不敞亮。是啊,早年盖起来的房子,灰头土脸的,该粉饰一新了。

谢应声就和妻子商量翻新房子。妻子这才告诉他,楼顶3年前就漏水了,下雨时她带着女儿上去盖过好几次。谢应声便埋怨妻子为什么不早说。

妻子一听,哭笑不得:“哦,那几年你一天到晚黑着个脸,凶神恶煞一样,谁敢惹你啊!”

谢应声听着,羞愧得不得了,急忙着手粉刷翻新房子。才翻修好没几天,村委会扶贫员就掂着尺子来丈量。

“这是我家房子,你想干啥?”

“按面积计算,给你发钱啊!”

谢应声目瞪口呆,按贫困户帮扶标准,政府要给他奖补12000元的房屋翻新维修费。

“好时代!真是好时代!再不好好干,真对不起党和政府的关心!”

这个冬天,谢应声没有像往年一样“冬眠”,而是天天忙着筹建自己的烤烟房。谢应声真是一天天开窍了,也不像以前糊涂着过日子了,慢慢学会了算经济账。他想,如果自己种烟叶,自己烤烟叶,可以有更多的收益啊。可是,烤烟房要好几万投资,谢应声却没有多少存款。

驻村扶贫干部和村委会知道后,立即帮谢应声申请到政府贴息贷款5万元。谢应声很快购齐物料,建起了一间标准的烤烟房。

随后,每天回家吃过晚饭,谢应声也不再窝在屋里抽烟,而是不停地翻看烟站送来的烤烟叶技术资料。遇到不认识的字,看不明白的讲述,他还放下面子去问去年考上大学的小女儿。

老爸好像变了一个人呢。小女儿心想。随即高兴地逗他。

“老爸,我姐嫁出去了,家里就老妈你俩,我明年毕业回来吧?”

“你这傻孩子,人家都争着进城,你回来干啥?”

“我回来给您和老妈娶个上门女婿,好养老啊!”

“都啥年代了,还上门不上门的?你自己找好婆家,想去哪去哪,爸妈不干涉!”

“真的?”

“老爸不说假话!”

女儿一听,高兴地抱着老爸亲昵起来。

谢应声美美笑着,羞红了脸。

开春,好事连连上门。

谢应声兴高采烈,一路小跑来到村委会领奖。

年前,建烤烟房总投资两万多。前一天烟站验收合格,今天村委会就通知他去拿以奖代补现金5000元。

谢应声领了钱,高兴地和村干部说着懂事的小女儿。

“孩子愿意回来好啊,咱村正缺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呢!”村支部书记当即表示欢迎。

是啊,互联网络,信息爆炸,电商直播……新农村致富路上,涌现了许多时代的新名词、新事物,农村干部群众也需要与时俱进,了解掌握啊。

第二年夏天,小女儿大学毕业真回村了,应聘了村委会公益性岗位之一——扶贫信息员,也是村里的年轻后备干部之一,月薪2000元,不但可以就近孝顺父母,还可以服务家乡建设。

谢应声看小女儿这么为自己脸上争光,心里美滋滋的,亮堂堂的。

2019年,谢应声开始烤制烟叶。

吴桂丙天天来技术指导,仔细查看,不留一丝漏洞。

这一年,谢应声收入芝麻开花节节高,高达5万多元。

这一年,谢应声撸起袖子加油干,又承租了村里的两个蔬菜大棚。

“一家人忙得过来吗?”

“我雇工当老板啊!”

这个昔日的懒汉应声而答,满脸荡漾着“我致富我光荣”的自豪!

是啊,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谁致富谁光荣啊!

◎写在后面的文字

2020年,谢应声的小女儿23岁,正是谈婚论嫁的年龄。他却一字不提上门女婿这事,坚持让女儿自由恋爱。

但他择婿也有几个条件,摆在首位的就是不能懒惰,要勤劳!

看来,谢应声这个曾经懒惰过的男人,已经深谙发家致富的关键。

可见,“智志双扶”言之有理,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