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档案(五)

扶贫档案(五)

没有老区的小康,没有老区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不完整的。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大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和苏区精神的主要发源地,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

由于战争创伤的影响,以及自然地理等多种原因,原中央苏区特别是赣南地区,经济发展仍然滞后,民生问题仍然突出,贫困落后面貌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还有不少群众住在危旧土坯房里,喝不上干净水,不能正常用电,一些红军和革命烈士后代生活依然困窘;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脆弱等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出台实施《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这标志着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若干意见》赋予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五个战略定位”,第一个就是打造“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其他四个战略定位,也跟助力赣南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息息相关。

《若干意见》出台后,42个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江西省委省政府把老区群众面临的住房难、喝水难、用电难、行路难等民生痛点,作为脱贫攻坚的头等大事来抓。

《若干意见》实施以来,赣南老区实现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减贫,累计脱贫19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年底的26.71%降至0.37%。

2019年12月26日,昌赣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井冈山革命老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正式跨入高铁时代。

铺开昌赣高铁线路运行图,一段小小的折线引人关注:高铁线自北向南从万安西站引出后,没有径直往南,而是向东延伸90度至兴国县。

因此,曾为革命做出巨大牺牲的“将军县”兴国,得以纳入全国高铁版图。

不是吗?

脱贫后的兴国,以至整个赣南老区,都已经踏上了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