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穴式靶向发力到户
近年来,赣州市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大力实施“五个一批”工程,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瞄准症结,进行“点穴式靶向施治”,释放扶贫政策叠加效应,千方百计提高脱贫质量。
各地因地制宜发展脐橙、蔬菜、油茶、畜禽、电商、光伏等特色产业,实现了每个乡村至少发展一个特色产业,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能参与到产业扶贫项目中,形成了“乡乡有特色、村村有项目、户户有收入渠道”的赣南特色产业扶贫格局。
——产业扶贫“换穷业”
全市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让8.69万户贫困户直接受益;易地搬迁扶贫,仅2016年以来,全市一共建设集中安置点321个,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73670人。此外,建成农村保障房17371套,让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实现“拎包入住”。
——安居扶贫“挪穷窝”
以上犹县为例,作为全省生态扶贫试点县,该县充分发挥生态优势,通过推进生态保护治理,发展园村等一批旅游扶贫示范村(点),开发生态就业岗位,探索出一条生态扶贫的新路子。
——生态扶贫“改穷貌”
为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仅2019年,全市就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43.65万人次,发放资助金3.17亿元,有力保障了贫困家庭的孩子不因贫失学。
——教育扶贫“斩穷根”
2016年以来,全市财政累计投入8.35亿元,按照每人每年260元的标准,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购买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从而为贫困家庭构筑起“四道医疗保障线”,城乡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平均达到91.99%。
——健康扶贫“除穷因”
按照“应保尽保”要求,目前全市农村低保对象共计32.75万人。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支出农村低保金31.4亿元,为特殊贫困人口兜牢了脱贫底线。
——兜底扶贫“断穷忧”
靶向施策发力,精准到户到人。
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措施,让贫困群众陆续实现脱贫摘帽,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