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干部又回来了

苏区干部又回来了

走进叶坪乡,厚重历史感扑面而来,巍峨“红星”矗立在叶坪乡苏维埃大道上。

叶坪乡,素有“共和国摇篮第一乡”之称,是红色血脉的传承地。

1931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宣告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以消灭封建制度及彻底的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开启了执政、建国、安民的伟大预演。

踏上“一苏大”旧址所在地,“踏着先烈血迹前进”八个苍劲大字在红军烈士纪念塔正前方闪耀,一粒粒顽韧的小石子镶嵌塔身,这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凝聚的勋章。与“一苏大”旧址相隔不远的一栋红色建筑,是叶坪乡人民政府。叶坪干部每天抬头第一眼看见的,便是“红星”以及先辈英烈战斗的地方。

跨越时空,初心赓续。

“90年前,我们的前辈在这里投身革命;今天,我们这代人的使命就是踏着英烈足迹,继续为人民谋幸福。当年先辈们为解放受压迫的劳苦大众抛头颅、洒热血,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生活困难的群众过上幸福生活。”

叶坪乡党员领导干部时刻以革命前辈为标杆,赓续红色血脉,守卫红土地荣光。

脱贫攻坚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叶坪乡形成共识:这里是“共和国摇篮第一乡”,就要弘扬好争创一流的苏区精神,就像当年的革命先辈一样,自己带头探索出样板路来,在这里再创新时代的“第一等工作”。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是叶坪乡干群脱贫攻坚的精神指导、行动指南。

叶坪乡是江西省最大的农业人口建制乡,地域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战争创伤、资源匮乏、劳动力短缺等制约和束缚,使得脱贫致富步履十分艰难。2012年,叶坪乡贫困发生率高达23%。

如何从148平方公里、7万多人中精准识别贫困户?时任叶坪乡党委书记和乡长兵分两路,带领乡村干部,一村一组识别,遍访全乡困难户。

走访途中,马山村寺庙窗台上一碗散发着霉臭味的米饭,让乡长刹住了匆忙奔走的脚步。庙门紧锁,透过小窗,只见一位神情呆滞、蓬头垢面的大娘蜷缩在角落。原来,守庙人外出捡废品,就把患精神病的妻子锁在里面。乡长自责不已,当即将其登记立卡入贫困群体,安排好老人的生活。

只有识别精准到位,才能因人而异,精准施策,高效脱贫。

以此为戒,叶坪乡立即开展起一场拉网式、全覆盖的精准识别攻坚会战,在科学实践中摸索出系统的贫困户精准管理“五个一”工作法,即一室、一橱、一袋、一牌、一卡。这个方法将2308户共计8908人的贫困群体一一记录在档,使复杂信息一目了然。

叶坪乡也因此成为全国最早开展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的地区之一。

“苏区干部又回来了!”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穿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

朱胜江,是叶坪乡现任乡长。2015年9月,受组织委派来到叶坪。一眼看去,他像个清瘦的文弱书生,但干起工作来却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钢铁战士”。

他把心思和精力全部用在了叶坪发展上。乡政府离家只有10分钟车程,他却经常吃住在办公室,下村时就住在村委会,半个多月才回家一次。他白天忙工作,足迹踏进村村落落千家万户;晚上也不闲着,在星月下召开了上百次户主会。

长期忘我工作,积劳成疾。2019年5月,朱胜江患上脑垂体瘤,先后做过4次手术,但他仍拼命如初。

2019年“7·14”特大洪灾时,他刚做过颅内手术,正请假在家休息。得知汛情后,他不顾家人担忧,第一个到达受灾最严重的田坞村指挥抢险。几天下来,他嗓音沙哑了。8月初,他又突然失声,一检查,是用嗓过度造成声带肉芽肿。旧病未除,新病又来。朱胜江却不放在心上。

“脱贫攻坚战收官在即,我不能因病耽搁了叶坪的脱贫事业啊!”

朱胜江累得脱了形。

其实,朱胜江并非铁人,也并非不知疲倦。他之所以不肯停下脚步喘息一会儿,实在是因为心里有太多的牵挂,尤其是心里铭刻着一个特别难忘的国庆节

那是2016年的国庆节,大胜村迎来了全乡首个农村保障房乔迁日。

肖水水牵着老伴的手、拎着几件衣服,怯怯地走进“梦想家园”。他看看厨房,有灶台、锅碗;瞧瞧卧室,有床和被褥;再瞅瞅厅堂,还有电视机。肖水水怔怔地望着这如梦中的家,突然抹着眼泪说:“是共产党给了我做人的尊严。”

霎时,这句话深深触动陪同在他身旁的朱胜江,朱胜江竟也没能控制住情绪,顷刻流下了五味杂陈的眼泪,不由扪心自问:“我们党和政府有这么大的决心,我们怎能不努力工作?怎能不尽快让老百姓过上富裕、梦想的生活?!”

于是,光伏项目、农业项目、土坯房改造项目,只要对乡亲有好处,他都想方设法争着要进叶坪。

项目多了,叶坪乡党员干部就要马不停蹄地工作,协调解决土地流转、拆除空心房、征地拆迁等一系列难题。所以,长年累月,他们就像旋转的陀螺,不停地奔忙着、苦累着、收获着。

2016年,一省级“公司+农户”龙头企业急需1000亩土地扩大规模。乡干部白天黑夜走访村民协调土地流转,却仍有不少村民不理解、不配合,甚至组众围攻、结伙阻挠、恶语谩骂。一时,工作陷入僵局。

朱胜江没有泄气,鼓励气馁的乡村干部说:“做乡村工作,尤其是脱贫攻坚工作,要有愚公精神,不畏难,不放弃,才能‘挖掉’贫困这座大山!”

就这样,乡村干部背负压力,尽锐出战,连续工作14个昼夜,终于成功流转1000亩土地,而他们一个个晒出了傲娇的“扶贫黑”。

在叶坪乡,不止一个像朱胜江这样的“拼命三郎”。他们“5+2”,“白+黑”,忘我地投入工作中。

乡人大主席邹建敏,开展扶贫工作时急性胸膜炎发作,胸腔积液,但他依然带病工作。

乡人大原副主席钟阅群,挂点帮扶3个贫困村,天天蹲在村,夜夜守农家。他终因急性心肌梗死倒在拆除空心房的现场,万幸抢救及时,保住了性命。

党委委员、副乡长薛华建,妻子在医院生孩子时,他仍忙在村里,是从电话中得知的母子平安的好消息。

副乡长段亚梅,人称“男人婆”,洪灾突袭,她义无反顾坐上冲锋舟,从洪水围困的寺庙中救出一位老人。

仰山村党支部书记杨北庆,忍受儿子瘫痪在床、妻子受伤住院的苦累和煎熬,圆满完成一项项攻坚重任……

2020年,新冠疫情突发,一时间叶坪乡千亩蔬菜滞销。

种植户困在家里急得团团转,乡干部却手脚不停地寻找着销路。

叶坪乡党委副书记杨树成牵头,创新“互联网+消费扶贫”模式,联合组建“叶坪菜鸟”平台和志愿服务队伍,一个多月帮助菜农出售蔬菜100多吨,收入300多万元,还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500多人,实现“战疫”和“战贫”双胜利。

榜样,是勇往直前的旗帜;合力,是克难攻坚的保证。

正是全乡上下惯于吃苦、敢于攻坚,才先后创造了3天时间完成房屋征收签约310户、5天时间完成迁坟800余穴、14天流转土地1000亩等叶坪奇迹。

正是全乡干部苦干、实干、巧干,叶坪乡成绩才令人瞩目,山岐、大胜、朱坊、合龙、仰山等多个村成为瑞金乃至江西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样板。

8年来,叶坪乡先后实施了土坯房改造36万平方米、改水2100户、改电560户、改厕1150户、硬化入户路150公里,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赣州市首家极地海洋馆、65兆瓦光伏扶贫基地、1.8万亩生态观光脐橙园等21个重点项目,全乡贫困户人均生产经营性收入高出全省平均值38个百分点。

乡里还创办、领办致富项目124个,建立党员创业基地16个,累计支持贴息贷款486万元,带领780户贫困户发展种养、实现就业,涌现出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一批优秀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