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万年 村民喊你回家当书记呢

徐万年 村民喊你回家当书记

黄溪村,距离修水县城40里。

作者一早来到黄溪村,却扑了个空。村委会大门敞开着,里面却静悄悄的,办公室里只有一个人。

“找书记啊,他人不在村委会,早上布置过工作后就下村了。”黄溪行政村文书方志春热情地说。

黄溪村委会从2008年开始,就要求村“两委”干部每天打卡,轮流坐班值守,目的就是不能让老百姓来了找不到人。这天轮到方志春值班,其他的干部呢?不是自由活动去了,而是到各自分管的工作一线,到群众中去了。

作者站在村街上,直接给书记打电话。他说自己这会儿正在桑园里,村里每一个大人小孩、每一条街道、每一棵花草树木都是采访对象,可以随意走走看看。

放眼望去,不远处,千亩桑田,一碧万顷。

微风吹过,碧波荡漾,沙沙啦啦,一片蓬勃发展的歌声。

村道上,不时有拉着货物的车辆满意“飞”过。

黄溪村一面靠山,三面环水,720户,3214口人,6000多亩山林,1326亩可耕地。

谁曾想,多年前,黄溪村还是个交通闭塞、产业匮乏、人心涣散的落后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上访村”。据统计,世纪之交的10多年间,全村因斗殴、偷窃等行为被判服刑者达60余人。村干部5年没有发工资,村里负债200余万元。

如此之乱,村干部都没人愿意当,更别谈发展。

村民更穷。黄溪村属“十三五”重点开发贫困村,共有贫困户66户,227人。

曾经,县乡干部一听要去黄溪村开展工作,都会皱眉。

黄溪村民出门做客,一自报家门,便觉矮人三分。

“有女不嫁黄溪”就是黄溪在当地不招人喜欢的顺口溜。

背靠的,还是那座无名山。

环村流淌的,还是那条东津水。

眨眼十几年,沧海桑田。黄溪村改头换面,翻天覆地,人人点赞。

2016年年底,黄溪村贫困户全部脱贫,黄溪村在修水县率先摘掉戴了20多年的贫困帽子。

2018年,黄溪一跃成为江西省脱贫攻坚先进村。

2019年,全村银行存款高达1.3亿元,人均存款4万余元;村民家家住楼房,80%以上村民家有小汽车。村级集体资产更是高达2000多万元。

一幢幢庭院整齐划一,一栋栋厂房错落有致,一片片桑园枝繁叶茂,一排排苗圃郁郁葱葱……

白天,上下班的村民,来采摘果蔬的游客,运输蔬菜的卡车,采购苗木的客商,往来穿梭,一片繁忙。

黄溪村今貌

入夜,华灯绽放,夜市飘香,广场上舞姿蹁跹,村人相约游玩,乡村如同城市,温馨浪漫。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江西省美丽宜居村庄”“江西省AAA级旅游村”“九江市现代农业示范园”……

你看,黄溪村的新名片,一张比一张亮丽,一张比一张耀眼。

排头兵、领头羊、乡村振兴样板村,这些高大上的名词一并赐予黄溪,今天的黄溪村民多么自豪啊!

人们说,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党中央脱贫攻坚的决心,得益于黄溪村有一个好的领头人。

2008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前夕,村里剩余不多的当事人走遍全村家家户户,眼前,高高低低,老老少少,稀稀拉拉,不见顶天立地人。

“老弱病残小!”他们再也沉不住气了。

“咱们黄溪村不能这样散了!”

当事人聚在一起商量,一定要找个有热情、有能力的人带领大家发家、致富、兴村。想回来想回去,比较来比较去,时年51岁的徐万年,成了大家心目中的最佳候选人。

是啊,徐万年工作经验丰富,当过乡镇干部,现在辞职下海搞养殖业大获成功,是当地响当当的企业家;更重要的是,他早年还当过黄溪村的支部书记,肯定对黄溪有感情,乡亲们的请求他一定会听。

是的,徐万年根在黄溪,1957年出生在黄溪村,是个地地道道的黄溪人。

从19岁起,他就担任黄溪村干部。1989年,因为工作出色,他被选调修水县马坳镇政府干部,当过副镇长,后又被提升为九江市某区委企业办主任,每到一处都成绩卓著。

1996年,正值人生壮年,天生有一股闯劲儿的徐万年,辞去公职发展养殖业,成为带动一方的养猪大户。一家人也离开黄溪,在修水县城居住生活

而那时的黄溪村,人心散乱,土地荒芜,经济倒退。说起黄溪,十里八乡的人都会摇头:“村太破,人太皮。”

是啊,黄溪村地处东津水电站下游,流经村里的河水温度常年只有8摄氏度,被称为冷浆水。用这样的水灌溉水稻,亩产只有200斤左右,辛苦一年仅仅够糊口保命,换不来一分零用钱。种田不划算,家乡也没有增加收入的其他产业,村民只好外出打工。

土地,更多撂荒了。

人心散了,村也散了。走不出去的“老弱病残小”,守着荒凉的村子,穷熬着日子。

“只有跟着徐万年这样的能人干,黄溪村才有希望!我们找他去!”

“对,我们找他去!找他去!”

黄溪村民立即行动,想方设法打听到徐万年在县城的住址,提着、背着家乡的土特产,一拨又一拨上门,恳请他回村当书记。

其时,黄溪“冷浆田”土质就像母亲干瘪的乳房,种什么都长不好,哪有什么上等的土特产,也就是些散发着淡淡土地芳香的小红薯蛋。

“黄溪是我的根,村民盼望好生活,我怎能不支持呢?”

徐万年望着村民干渴而又热切的眼神,心马上动了。

可是,等村民离去,摩挲着那一个个瘦小的红薯蛋,徐万年激动的心又马上冷静下来。

1994年,黄溪就是国家贫困村,十几年过去了,还是旧模样。几千口人的重担,干好谈何容易啊?如果干不好,凉了父老乡亲的心,也败坏了自己这么多年创业成功的美誉。

徐万年白天黑夜认真思虑着回去还是不回去。闭上眼,就是村东的大娘,村西的大伯;睁开眼,穷得叮当响的陈乔华提着一袋子小红薯蛋也打探着上门来了。

“唉,这个陈乔华呀,自己都瘦巴巴的,还想着我。”

“回去!黄溪是我的根,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

徐万年终于被感动了。

已过知命之年的徐万年,做出了他人生中的重大决定——放弃年收入百万的养殖生意,回黄溪带领村民从头开始,改变贫穷命运,共同致富奔小康!

2008年11月26日,徐万年全票当选黄溪村党支部书记。选举结果一宣布,整个村子都沸腾了,徐万年走到哪户门口,哪户人家就放鞭炮,像过年一样热闹。

走在熟悉的村庄,老老少少一声声亲热地叫着他“徐书记”“徐书记”。

一声书记,就是一份责任啊。

徐万年就得有一颗为民的心,就要实实在在为民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