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东:岩前村“屋里人”
“第一书记,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要尽我所能,贫困村不脱贫我决不离开。”
这是江西省旅游集团派驻铅山县稼轩乡岩前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卫东挂在嘴里、烙在心中的话。
2016年春节过后,陈卫东便辗转来到稼轩乡岩前村。一下车,她就被眼前荒凉、寂寥的村庄面貌惊呆了。
那一刻,陈卫东定定地站着,张望着这个“空壳村”,却没有回头,也没有丝毫犹豫。辛酸中,她即刻下定决心:做好岩前村脱贫致富的领头人,不变这个“空壳村”为“富裕村”,就不返省城!
信心,就是如此坚定。
山村漫漫长夜,黑黢黢,冷飕飕。陈卫东却睡了个安稳觉。
第二天一早,她就精神十足地开始了脚踏实地、“翻天覆地”的脱贫攻坚工作。
在村干部陪同下,陈卫东绕岩前村走了一遍,连山旮旯也没放过,足足走了一上午。她发现,通村主道是条仅有3米宽的泥巴路,上山的路更差,不少地方要手脚并用才能通过。
接下来,陈卫东不分昼夜,上门找群众拉家常,了解意愿。她发现大家最迫切的愿望便是修路,但谁也不愿集资。陈卫东明白,这不是群众觉悟低,而是贫穷所困。自己呢,就是来帮助群众克服这个困难的。
因此,她就一个人在村里、县城、省城之间奔波,争取到乡村班车客运网络建设项目资金160余万元,又从省旅游集团争取到扶持资金20万元。
很快,一条宽4.5米的通村主干道如火如荼地开始铺展,群众见状,修路的热情空前高涨,纷纷出力、出资。由此,岩前村前后共修建通村公路16.2公里。
“以前绕全村一圈要一上午,现在开车20分钟就可走遍,步行也就个把小时。”走在四通八达的环村道路上,陈卫东满心欢喜。
在陈卫东心里,贫困群众的利益就是自己最大的事业。
按组织规定,一个月驻村20天就够了。可她觉得,有那么多事要做,20天远远不够用啊!所以,无数个双休日她也坚守在岩前村。不仅如此, 她还将丈夫拉入了扶贫队伍,动员身边的朋友和战友一同助力岩前村。
4年来,陈卫东通过江西省旅游集团及直属各单位对岩前村贫困户、留守儿童、困难党员、老党员等人群捐赠款物,折合人民币达30余万元。
2018年,按文件规定,各单位派遣的驻村第一书记年过五十,或已满三年可另派他人接任。
陈卫东却舍不得离开村民:“岩前村已注定成为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岩前村的村民也将成为我余生最为牵挂的人。岩前村不脱贫,我就不回省城。” 凭着这股劲儿,她的任职时间从一年申请调整为两年,又主动延长到五年。
村民都说,陈卫东是岩前村各家的“屋里人”。此情,此人,是也!
如何让一个小山村迸发出长远发展的后劲儿?陈卫东进村就一直思考着。
她潜心调研、考察、论证一年多,与乡、村干部商量后决定:依托定点帮扶单位资金、人才和当地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构建扶贫综合体,走旅游产业脱贫之路,力争三年内把岩前村打造成为AAAA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
陈卫东心里,正谋划着一幅稼轩乡岩前村大发展的蓝图。
稼轩乡是辛弃疾晚年居住地,岩前村更是与辛弃疾有着不解的渊源。辛弃疾曾经过岩前村的一条古道,往返于稼轩瓢泉和上饶带湖之间,也曾在“辛陈之会”后从古道追陈亮,现在岩前村还留有“辛公古道”遗迹。
很快,岩前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成立了。
陈卫东带领岩前村干群,一步步把纸上蓝图变成了现实美景。
2017年,她全面整合旅游资源,着力完善乡村旅游基础配套设施,积极发展民宿旅游与乡村体验旅游。
2018年,岩前村建成蕊云山庄,山庄承包给村民经营。当年,山庄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村集体增收达10万元。
2019年,岩前村在江西省旅游集团的帮助下,继续开发乡村旅游,租用外出务工人员房屋并将其改造升级成民宿100间,促进村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又集资176余万元,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入户通道9325米,让游客更便捷地走进农家。
“一日游”“两日游”,直接带动岩前村乡村旅游大发展,旅游收入达700余万元。
陈卫东供职于江西省旅游集团子公司高山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她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在岩前村大力发展茶产业。她牵头将青草垅水库以流转方式承包给个人,山林以流转入股代管代种形式,与江西省旅游集团合作种植高山有机茶,使山村优势资源经济效益最大化。
如此,一步步盘活了岩前村的山山水水。
2017年,岩前村种植高山茶240余亩,吸纳村里全部贫困户参与。茶叶种植前三年提前分红,户均收益1500元。
2019年10月,岩前村凭借江西省第一家以产业扶贫成效申报成功的AAAA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江西省第一家由AA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破格直升AAAA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江西省第一家AAAA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落户省级贫困村等三个“全省第一”,成功创建AAAA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
2019年年底,岩前村实现整村脱贫。
从下车映入眼中的荒凉的“空壳村”,从无级,到AAA级、AAAA级,再到AAAA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陈卫东用了不到4年时间,果真让岩前村跃升全乡第一“富裕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