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报道

录音报道

Recording

广播节目中使用的各种声音(包括话语),既可以在现场也可以在直播间进行采录。

广播节目可以大体分为三种类型:录播节目、直播节目和“类直播节目”(as live)。前两种类型一看就懂,但是“类直播节目”是指那种听起来像直播,而实际上仍是录播的节目,这类节目听起来具有“现场感”。这类节目提前录制的部分要比我们在广播中听到的数量多。在语言类节目的访谈中,甚至DJ主持的大段内容,都可能是提前录制好的,但这一点被很好地隐藏起来了。“现场感”在广播节目中具有重要价值,本书将在“现场感”词条中专门讨论,本词条主要讨论录音技术的发展史,以及它对广播的影响。

无论美国还是英国,录播节目的产生,部分是商业发展推动的结果。美国20世纪20年代广播网的形成,鼓励各网点的电台制作录播节目以便在其他时间重播,重要的是保证本国不同时区听众的收听需要。早期的录音技术采用铝材料碟片,每张碟片只能录15分钟。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商业电台诸如卢森堡电台(Luxembourg)和诺曼底电台(Normandy)开始播放在伦敦录制的节目,之后又播放来自国外的节目,正如斯特里特所说:

……在这之前,广播还是一个“直播”媒介,但是随着商业广播影响的增加,赞助商要求更多名人参与到日益成为一种流行风尚的广播中,录播节目开始变成电台主要的节目输出模式。(Street,2006a:115)

当时最有名的录播节目应该是在伦敦制作的《欧瓦提内联盟》(The League of Ovaltineys),该节目被录制在常规的35mm电影音带上(通常用于电影工业中),然后输出给卢森堡电台,每周日晚播出(Street,2006a:112)。历史上,BBC对新技术的接受通常要稍慢一些,到了20世纪30年代,随着帝国发展对媒体输出的需要,英国对录音技术的需求才开始出现(Street,2006a:134)。

录音新技术的使用,不仅因为当时需要把整档节目在不同地方和时区播出,需要进行剪辑,也因为在20世纪30年代,越来越多的广播制作人意识到录音技术可以创造一个更新、更好、更吸引人的广播类型:

……BBC内部,因记者、广播剧和专题节目制作人的压力而发展出一项可以创造性地呈现现场场景、抓住“现场”时刻的技术。捕捉现场、目击者陈述以及现场感,成为广播新闻事业区别于报纸的重要特点。同样的观念“为麦克风带来新鲜空气”,成为十年后一种新的艺术观念,影响着广播剧和广播特写领域。(Street,2006a:134)

事实报道的专业追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报道需求不谋而合,这成为BBC发生变化的重要催化剂。现实情况也与上述引证契合,大众想听到前线发生了什么,最好是第一手报道,甚至是打仗的声音。BBC战地报道启用了移动录音车,最初每张便携式碟片只能录3分钟的声音,一旦录音碟片被运送到安全地点,所录制的内容就能很快被发送回伦敦,并在新闻报道中被使用(Nicholas,1996:204)。通过这种方法,诸如理查德·丁布尔比(Richard Dimbleby)等战地记者,在战时报道中传递出了具有鲜明现场感的战时消息和故事。到了1943年,便携式碟片录音机已经可以被置于飞越柏林的轰炸机中来进行声音记录,之后又记录了诺曼底登陆。与此同时,战争的另一方,德国工程师也发明和使用了磁带录音机。当英军占领位于汉堡的德国留声机公司(Deutsche Grammophon)的工厂时,他们发现了记录希特勒演讲的磁带,“为第三帝国的子孙留存”(Street,2006a:133)。

战后,BBC在从碟片记录过渡到磁带记录上又相对慢了一步。1951年,BBC所有录音都被记录在碟片上,到了1952年,BBC拥有六台百代(EMI)小型录音机。磁带录音对早期时事报道广播节目的影响并没有太多的体现,但是它已经具备解决许多问题的潜力,包括能够获得足够多即时更新的、有趣的声音素材。录音技术能够掌控那些没有提前准备的讨论,或者有效应用于广播杂志类节目模式,也方便制作人对访谈中含糊和重复的部分进行剪辑。磁带录音也极大增加了可用音频素材的数量。记者能够对全世界发生的事件进行采访和评论,也增加了节目的多样性和时事话题感。事实上,随着媒体转向社会现实报道,越来越多的录音作品不在录音室中完成,因此老式广播直播谈话类节目被削弱了。

有趣的是,并不是所有广播人都愿意拥抱新的录音技术。新的录音技术很方便,同时也带来了大量新的素材资源,但是有些录制声音不如直播广播中的声音。斯特里特引用了布里格斯(Briggs)的观点,一种战后BBC的主流观点:

基于职业道德考虑,“现场”广播比录制广播要好得多:就听众而言,他们更愿意听到“现在播放的是……”;就麦克风那边的艺术家而言,如果知道节目是录制的并有重录的机会,他们会更容易表现得平庸。(转引自Street,2006a:118)

尽管有这些不利之处,录音节目仍然慢慢在广播中普及起来。我们需要从广播的特质和优势角度考量录音技术发展的重要性。毫无疑问,其中一点是广播播放普通人的声音,超越精英阶层的声音和观点,成为一种民主的大众媒介。人民的声音或“民意”(Vox Populi)被看作战前开播于1932年的美国《公民之声》(Vox Pop)节目的核心。如果没有录音技术,这绝非易事,“在休斯敦市中心的KTRH广播电台窗户上悬挂着一根长长的连着电线的麦克风,主持人拦住了毫无准备的路人并抛给他们问题——直播的、未经审查的、同步播出的”(Loviglio,2005:47)。真正便携式磁带录音机的发明与相对便宜的磁带相结合,使记录平凡生活的声音变得更为容易。英国创新型广播制作人查尔斯·帕克特别运用录音技术记录工人阶级不打草稿、日常生活的话语(也就是常说的“方言”)。50年后,人们仍然使用这种录音方式记录路人的观点,并将其应用于广播节目中,这是对广播发挥民主潜能的一种贡献。

过去十年左右,声音录制技术经历了戏剧性的变化。卷轴式录音机最初在20世纪80年代末被数字录音带(DAT)取代,然后迷你盘(MD)录像机取代了DAT。MD录像机非常轻便,便携且便宜。在撰写本书时,固态记录仪已成为英国的行业标准。这种记录技术的数字化反映在广播录音室中,其中固态记录和大大改进的数字回放系统在行业内已经很常见。这些变化与数字编辑的引入同时发生,数字编辑可以使声音直接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其中包括使用视觉化的音频波形来显示编辑工作

今天,许多优秀的语言类节目都是录制的(参见“广播纪录片与广播专题节目”“广播剧”词条)。制作人能够以特别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方式选择和组合各种声音,几乎可以使用现代录音和编辑技术“构成”广播的内容。预先录制的节目是广播最接近艺术的节目,但它不应该减损广播的其他基本特质和优势——非录制的直播广播所拥有的现场性、亲密性和即时性。

思考题

1.广播特写与广播纪录节目有什么差异?

2.分析录音报道的诞生及其后来发展的内在原因。

延伸阅读

Starkey,G.(2004)Radio in Context .Basingstoke:Plagrave Macmillan.pp.1-24.

Harman,J.(2004)‘Recording and studio equipment’,in C.Sterling(ed.)The Museum of Broadcast Communications Encyclopedia of Radio,Vol.3.New York:Fitzroy Dearborn.pp.1187-93.

Street,S.(2006)Crossing the Ether:British Public Service Radio and Commercial Competition .1922-1945.Eastleigh:John Libb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