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符号
Codes
广播符号是指广播传播中可辨识的声音种类,包括话语、音乐、噪音和静默。
在《理解广播》一书中,克里斯尔运用符号学的观点和概念,即对各种符号的研究,解释了广播如何产生意义。事实上,将符号学应用于广播研究并不是很流行,而且广播符号学的理论也不是很成熟。当然,围绕广播符号概念的争论也一直在持续。
在广播中听到的声音可以被归类为单独的元素,比如说出的一个字、一个音符、一声咳嗽和风吹过的声音等。这些“声音符号”可以被归类为通常所说的广播“符号”:话语、音乐、噪声和静默。不同的符号以不同的方式承载着不同意义的传播模式。我们首先来看一个非广播符号的案例,或许对理解有帮助:莫尔斯电码用不同长短音组合来表示字母表中的字母从而进行通信。1901年,著名的广播先驱古格里莫·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用莫尔斯电码(Morse code)把字母“S”发送到大西洋对岸(Street,2002:14)。电码中的“点点点”(…)代表了字母S,也就是S的代码符号。所有的字母都有属于自己的代码符号,接收者所收到的代码需要根据既有的规则进行“翻译”。当然意思的准确度会因符号的不同而不同。广播中语言符号的含义比较明确,当气象预报员说“今天有雨”时听众会明白其中的含义。然而,其他广播符号就不是这么精准了,并带有一点儿模糊性,比如从广播中传出猫头鹰的叫声,就会有不同的意思:夜晚、大自然、不祥之兆等。此外,声音符号也会因听众的不同身份而产生不同的理解,这一点在音乐中尤为明显。20世纪60年代鲍勃·迪伦(Bob Dylan)的一首早期歌曲,对于最早听过此歌的人(比如代表那个时代的“和平与爱”文化)和今天的青少年来说,意味完全不同。
虽然不同的广播符号编码透明度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对唯一的声音媒介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果没有话语,广播将处于严重的不利地位,表达变得模糊、含糊,甚至毫无意义。然而,如果没有音响和音乐,广播将缺乏深度和细节,听起来枯燥、单调和不真实。(Shingler and Wieringa,1998:51)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广播各类符号并不是同等重要的。事实上,在英国出版的所有关于广播研究的著作中,话语(或语言)都被称为广播的基本符号。这一观点最早是由克里斯尔提出的,“似乎有理由认为……广播的主要符号是与语言学相关的,因为所有其他符号都需要使用文字或者话语来做上下文解释参照”(Crisell,1994:54)。辛格勒和维瑞嘉对此论断则稍显谨慎,“语言也许是广播的主要符号”(1998:51)。亨迪指出,“谈话经常被描述为广播的‘基础符号’,将其他所有音响融入某种语境中”(2000:155)。克里斯尔是其论点的坚定支持者,他认为语言是形成广播意义的最主要的来源,相比之下,音乐几乎不含有任何意义,正如他所说,“音乐中几乎没有意义”(1994:49)。
但是如果过于强调话语是广播的主要符号,则很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人们会认为语言类广播在一定程度上比音乐广播更重要,抑或在音乐广播中重要的部分是话语和DJ的表演而不是音乐本身(这种观点已经由只有DJ谈话而没有音乐的播客的流行而得到强化)。毫无疑问,大部分关于广播的著作,只要包含广播研究就会涉及语言类广播节目(比如广播剧、广播纪录片和特写、新闻、喜剧、热线电话节目)。保罗·隆(Paul Long)指出,即使是在论述音乐广播时,音乐也会被忽视(2006:28)。不仅广播被视为“伴随性媒介”,就连音乐也被降低至语言之下。布兰德(Brand)和斯坎内尔(1991)曾对伦敦广播电台DJ托尼·布莱克本的节目进行了具有深刻影响的分析,保罗·隆以此为例指出,其关注的焦点在于布莱克本如何借助语言制造一种独特的“话语世界”,而并没有涉及音乐播放和音乐对节目意义的传播所发挥的作用。保罗·隆提出异议,认为在英国最特立独行的标志性DJ约翰·皮尔的节目中音乐是最重要的:
约翰·皮尔的身份和价值的决定性特征在于,他把音乐作为他的音乐广播形式的主要符号代码,这一十分激进的做法建立在:他认为音乐对他的存在和对他的听众而言都居于核心地位。(2006:35)
可能有人会说,克里斯尔和其他人并不是说广播音乐不重要,而是说音乐需要言语来将其语境化。换句话说,没有任何话语的广播音乐根本算不上广播,这一观点对于理解iPod®等便携式“点播音乐”播放器与传统DJ主导的音乐广播之间的区别非常重要。
思考题
1.试分析广播各类符号在不同广播节目中的不同作用。
2.为什么有学者认为广播话语符号是广播的基本符号?你有什么不同观点?为什么?
延伸阅读
Crisell,A.(1994)Understanding Radio,2nd edn.London:Routledge.
Long,P.(2006)‘The primary code:the meaning of John Peel,radio and popular music’,The Radio Journal:International Studies in Broadcast and Audio Media,4(1-3):2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