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佛村
深山、古寺、神茶,这6个醒目的广告词,横贯在通往石佛村村口公路上,提醒着我们这一行人:深山大多有古寺,这不足为奇,但古寺里全是石头雕刻的佛像,却不多见;山上不仅有茶,还是“神茶”,神在什么地方?这就引人遐想了。我们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这是清晨6点多,我们已经爬在半山腰了,深黛色的背景下,雨雾轻笼,红瓦楼房在晨曦中若隐若现,那一定是神仙住的地方吧?这哪是什么贫困村啊?
石佛村是茶叶专业村,坐落在三天门的南坡,阳光充足,空气格外清新。汪摄影师因感冒昨夜没睡好,这会儿却不见一丝倦怠,提着长镜头相机奔忙着。乡里的副书记崔宇红是个精干的女同志,一身运动服,个子虽不高,但风风火火的。村书记王军是个大个子青年人,大长腿爬起山来一点不费劲,一边轻轻松松地大步走,一边如数家珍,眉宇言谈间都充满着自信。
这里的确不是贫困村,2016年,石佛村经过第三方评估已经从贫困村出列。仅仅眼前这1070米海拔的区域200亩有机茶园,就让茶农们每年每户收获了6万元。石佛村2014年建档时贫困户167户,当年脱贫19户。2015年脱贫42户,2016年脱贫87户。2014~2017年实施扶贫项目达23个,覆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贫困村早已不再贫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家家是红瓦楼房,楼前有小院,院中养花草,楼上有客房,可供游客住宿,吃的是自家种的有机蔬菜,炖一盘石耳土鸡汤,烧一锅土猪肉炖豆腐,那种纯正的滋味,定会让你回味无穷,舍不得离去。
确实有住得舍不得走的人。听说合肥市有位少将夫人,不幸得了肺癌,百药难治,最后选中了岳西包家乡鹞落坪这块宝地。每年5月初就来这里,住在农家乐,天天在天然氧吧里漫步,听风声鹞叫,看姹紫嫣红,喝着有机茶,吃着无害菜,神仙一般,一直到9月底才回去。至今有八九年了,人,越来越有精神。这里的氧气大约是我们城区的七八倍,怪不得我这个长期被失眠困扰的文人,昨晚在“岳霍人家”的农家小宾馆里睡得很好,早上起来爬山,浑身是劲。未料到山里早上太凉,没有带长衫外套,还临时拉了条宾馆被子上的盖布披在肩上,倒是别有风采。
石佛寺,是一座古旧的小平房,很不起眼。大约是处在保护区里,不得随意扩建吧,案前香贡不喧,四围清冷寂寥。但寺里的菩萨们既非泥塑亦非木刻,全由大石雕成,古朴而憨厚,也如深山神茶一样,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名传四海。盘香已经熄灭了,我拿起案上的打火机打火,好半天才点着。高山夜凉,雨雾湿气重,一夜下来,盘香的星点火苗是敌不住弥漫的雨雾的。我望着眼前安居于寂寥中的菩萨,他们气定神闲的微笑,无不昭示着我们:保护原生态才是最好地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石佛村位于包家乡北部的崇山峻岭中,属于鹞落坪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生态原始、富氧,再往北就是霍山县的铜锣寨景区。海拔1070米的高山有机茶场,更是令人刮目相看。这是6月上旬,正是春茶采摘之后不久,一棵棵茶树躲在石缝里,被削掉了枝枝叶叶,只剩下一半光秃秃的短枝桠,藏在石缝里,外表很不起眼。这个初夏,正是万物生长的旺季,他们为什么反而把茶树齐刷刷砍掉半截呢?我们感到不解,王军书记说,这正是我们的特色,是我们品质的保证。我们只做春茶,不做夏茶和秋茶,“石翠”茶金贵就金贵在稀少。为了保证春茶的品质,一旦春茶采摘完后,就全部修剪,留待翌年的春天……
我们向往的“神茶”,就以这样平淡无奇的形象出现在眼前,它矮矮的、光秃秃的枝桠,枝桠间伸出几片嫩黄的小芽,如果不是有一方石栏围护,如果不是有一块字碑解说,谁知道它会有那么神奇呢?它一半为本地石茶,同石茶同发芽同采摘,另一半却迟迟不露脸,要等到临近端午节才初绽新芽。本来藏于深山之中,不染尘埃,不沾烟火,它的神奇是经过世代万众的口口相传才得以成型,并广为传播。
旁有石碑,碑文云:神茶半棵,世上无多,一株两品,奇特匪夷,临近端午,初绽新芽……形似兰花……一人饮茶,满屋生香,味浓鲜爽,醇厚甘甜,韵味生津,益智解乏。置其身于千米之上,隐幽香于万嶂之中,三天门下,石佛寺旁,密林众生,终年云雾。千百年来流传的皖西南三棵半神茶,唯有此神形具备,独领风骚。古人诗云:三天门下半棵茶,神仙能看不能拿。若是饮得此茶味,千里迢迢不想家。众多学者深入研究,仍是疑窦丛生,谜底未解。
王军书记滔滔不绝地介绍了乾隆皇帝用神茶止泄的传说。世代以来,神茶在当地百姓心目中不仅仅在于它的反季节,更在于它的治病神通。
面对如此神通广大的神茶,我们不禁低下头弯下腰,带着一种虔诚和敬仰,仔细地察看它刚刚发出的嫩芽,尖尖的细细的黄嫩嫩的,像初生婴儿翘起的小舌,喜爱之情不禁顿生。阴雨天,我们起这么早,跑这么远的山路,就为了看一眼这株神茶。
是神茶,让石佛村摆脱了贫困。
半山腰有座漂亮的楼房,门前挂着“岳西县石翠茶叶专业合作社”的牌子,背靠青山,薄雾缭绕,门前有盆景、根雕桌椅、吊篮,室内有书画茶座、根雕靠椅……沏一壶茶,于柔软时光里,看山色闻茶香赏茶艺……我想这不仅仅是我们文人的向往吧。
流连忘返自然就在意料当中了。
早餐在农家吃稀饭土鸡蛋腌菜,这是我吃过的最美的早餐。桌上泡了他们自产的香茶,主人介绍说,这是明茶最后的尾子,便留给自家喝。近几年明茶的初茶能卖到每斤万元,农家留给自家喝的往往是最后一道。但这最后一道对我来说,也有如琼浆玉液。这是最地道的山泉水泡石翠,喝一口满嘴甜香,一直沁人心脾,五脏六腑都被浸泡在绵绵的甜香之中,整整一个上午我都在回味。我一直在想,那半棵神茶周边的石罅石缝里,那些匍匐于地的茶棵,一定都是神茶的兄弟姊妹,是它的子子孙孙,不然,这最后一道的茶叶哪还有这么大的法力!
深山、古寺、神茶。岳西县、包家乡、石佛村,神仙住的地方,谁不是去了还想去,去了还想住。
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