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

工笔

运河行至江南,进入水乡,便尽显她的婀娜,她的风韵。

只有这样的婀娜多姿,才会吸引着风流的乾隆爷6次顺流而下,留下一河佳话。史实加传奇,早被影视剧一遍遍地演绎,成了街头市井普及历史文化的最好平台。

而今的江南,运河两岸,更美了更雅了,更魅了更清了。

中国水工科技馆即将落户淮安。这将更好地呈现中国古代、现代、当代水利工程科学技术及其发展历程,充分挖掘淮安丰富的水工文化、水利遗存,彰显水韵特色,给深具漕运文化、河工奇观、江淮风情的淮安,又添上一件靓丽的外衣。

如果想一睹古色古香的运河风味,无锡不能不去。一个“古”字可以将无锡的运河文化囊括其中。市中心南端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已经闻名遐迩了。景区由两条交汇呈“丫”型的千年古河和两条沿河古街构成,荟萃了丰富的历史遗存和人文景观。这里的“江南水弄堂”保留着明清时期全版的古窑、古宅、古桥、古街、古巷、古庙、古寺、古塔、古码头等历史文化景观长廊。名流辈出的无锡,正在乘着大运河一体化建设的东风,精心描画出一幅绝版的“民俗风情水上图”,高标打造成国际化的旅游胜地。

择一晴天丽日,穿着青花旗袍,撑起花纸伞,约上三五文友,在“小桥、流水、人家”的“苏州园林”里畅游,抖开长长的丝巾,随意舞步于曲桥回廊之间,来一曲宛转清丽、悠扬舒缓的昆曲、苏剧或评弹吧。姑苏文化的随和、委婉、淡泊、隽永,便在这移步换景,举手投足之间一一彰显,令人流连忘返。

抑或于初夏之时,在“桨声、灯影、古桥、民居”的水乡仙境里,沏上一壶新产的西湖龙井,听上一曲阿炳的“二泉映月”吧。此时此刻,你我的心境绝对不会是彼时阿炳的心境。因为我们的眼前,早已不是昔日的“衰草闲花映浅池”“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而是“霓灯阑珊起,孩童戏旧槛”,是万千百姓向往的“诗意的栖居地”,是流动的史诗了。

大运河啊!你从最初的经济大动脉,历经千年风雨洗礼,演变成了文化的传输带。这绵长的文化缎带,将会在当代子孙的手中被描画得更加璀璨辉煌。

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