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里看天柱

雾里看天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首千古名句写出庐山多姿多态的美貌。游览者从各种不同角度,所看到的庐山,美丽都不相同。一千多年前的苏轼当时可能根本没料到,这首避实就虚的写景名句,后人却经常挂在嘴上,并常常被用于辩证法的理论中。

苏轼所言是从空间的范畴。我所看到的天柱山,是躲在云雾中的群山,雾岚相绕,变幻莫测,美轮美奂,一秒钟一个镜头,一瞬间一个美景……犹如引人入胜的电视连续剧,这样迅疾的时空交换,是其他名山大川无法比拟的。

农村有句老话,叫“看日不如撞日”,意思是做某件重要的事,慎重地查个日子还不如随遇,碰到啥日子就是啥日子。

我们这次登临天柱山,同行的是皖西南一群作家。作家中有不少人是研究佛学的。黄复彩先生还是三祖寺住持宽容法师的老师呢。去年,宽容法师在他的静室里,用美妙的山茶和雅致的茶道招待我们一行,至今回想起来,仍如茶香在口,品呷有味。可惜黄先生这次因事耽搁,否则,一路为我们谈佛论禅,该是多么美妙。石楠先生说,天柱山脚下的三祖寺,签很灵的,25年前她抽过。石楠年逾古稀,依然兴致盎然,童心未泯,对三祖寺,对天柱山,她怀着一股感激之情。

几天前就在查天气预报,担心遇上雨雾天气。担心什么,偏偏就会什么。在淅沥的清明雨中,入住城东的潜阳饭店。晨起后撩开窗帘,愁眉被雨紧锁。街道上,打着花伞、穿着雨衣的人们,在雨雾中行色匆匆。细雨,把我们的视野变小变得模糊,让我的心也跟着湿漉漉的。这样的春雨,若是闲暇,小园回廊,木凳石几,三五知己,品茗赏花,或打牌听雨,倒也不失为一种雅趣。但在路上,尤其是游览的路上,这雨就像个不谙世事的孩子,缠得人心烦。

山,是应该“爬”的。不爬,总感受不到山道弯弯,也欣赏不了沿路的美妙。9年前去黄山,在上山的艰难中,一路上的轿夫,负重而上,其背影曾给我无限感慨。

王安石任舒州(今潜山一带)通判期间,邀弟同游。但因道路不畅,只流连于石牛洞的摩崖石刻,未及天柱山,心内怅然,即席赋诗曰:水泠泠而北出,山靡靡以环围。欲穷源而不得,竟怅望以空归。

那种渴望而不得的怅然心境,我们今人是不会再有了。现在的风景名胜,大多安装了缆车。即使我们想靠自己的手脚“爬”上去,也会有修葺得很好的石级。天柱山的索道有好几处,这样的天气,我们只能坐缆车。

雨停了,雾却漫山遍野。坐上缆车,升入空中,缓慢向上移动。即使被吊在半空中,还是没能逃脱雾气的包围。它就在身边,就在脚下,就在脸旁,无声地钻入袖口,钻入发隙,带着丝丝嫩叶的清气。一片朦胧之中,远峰无影,近壑无形,神秘而幽静。整个的,地地道道的一幅水墨画。天柱山,仿佛一位躲在垂帘后的二八佳人。任凭我们睁大双眼,仍是无法一睹她的惊世之美。

茂密的树木花草,被雨雾轻轻地抚摩着。雨雾无声,它像天柱山古老的禅宗文化那样,在香烟袅绕中,悄无声息地渗透。4月碧绿的枝叶上吊挂着水珠,但山地上并没有水流。这样润而不黏的雨雾,只有天柱山区才有吧?“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山这里的雨水,和它的山脉一样,带着佛心和禅意,悄然泽惠着万物。它不张扬,不炫耀,默默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春天来了,它就纷纷扬扬,从无数的花伞上滚落,沿黝黑的枝茎深入,进入泥土,沃润万物。泥土是雨水永远的家。

坐了两趟索道,终于到得山顶。山顶有丝丝爽风,天柱峰侧的巨石上,人影婆娑,极目难尽,雾仍然匍匐在脚下,像一只巨大的蝙蝠,张开淡灰色的翼膜,遮住天柱山的草木峰峦。唯见近峰黛影,飞来石就在我们眼前。那块飞来石,石翼展开,伏于另一巨石上,凌空亿万年。传说乾隆皇帝曾于此吟诗:飞来一定是飞来,不是世人胡乱猜。既然飞来又飞去,当初何必要飞来?

登临天柱山,一睹天柱峰。这是每个游客最起码的愿望。可天柱峰偏偏就躲在雾气里,这让我们的怅然不亚于当年的王安石。世事往往就是这样,不会让你十分圆满的。流连一阵子后,正准备打道下山。却听一片惊呼:出来了出来了!

我们回头一看,顿时惊呆了——

天柱峰像正出浴的王子,斜挂一抹轻纱,容光焕发,巍峨耸立。

大片大片的云雾,仍在急速地往他身边赶来,仿佛前来护驾的卫士。我们慌忙选个角度,用相机抢下这永恒的瞬间,让自己与天柱峰融为一画。才两三分钟,浓密的云雾又包裹了这位王子。我们不禁感慨良久:绝妙的东西,总不会在世人的眼前停留太久。变幻出新意。任何东西,有新意才有吸引力。

这一刻,百姓们所传说的天柱通灵,我不得不信了。天柱山,就是一位高超的禅师,或者仙人,把他最绝妙的一招总是留在最后。他不让我们太失望,也不会让我们没有一丝遗憾。

太失望了,我们不会赞美;没有遗憾,就不会再来。天柱山,一草一木,深得佛光仙气,连雾气都如此通灵,谁还不拜倒在它的脚下?

这次的登临,虽然没有看尽天柱山的45峰、17岭、18崖、22洞、86怪石、18瀑、17泉……但却让我们见识了它的另一面,变幻莫测,正如藏于深山的禅和佛,禅是不拘形式,佛也是不拘于外相的。

雾里看天柱,新奇无穷,别有一番魅力。

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