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日子

简单的日子

出门三件事:手机、钥匙、钱。

这是我在酒桌上听见的笑话。仔细想来,这话确实很有道理。现代社会,一切以方便、快捷、高效为准则。每天上班,只需记得带好手机钥匙钱就够了,即使一时有任务出远差,来不及回家带洗漱用品,口袋里只要有手机钥匙钱,走遍天下都不怕。手机,是同外界联系的工具;钥匙,是回家的工具;钱,是在外生存的工具。有了这三样工具,什么都不在话下。

现代社会的高效首先是围绕“吃”来改善。过去用土炉土灶,烧柴禾烧稻草,灶上一人拿锅铲,灶下一人塞柴火。我们高中时候,学校食堂总是烧糠壳,一个大烟囱穿过屋顶,一日三餐青烟袅袅。后来烧煤炉子,每天用松毛树枝引火,熏得人直淌眼泪,稍有不慎,还会煤气中毒,很是麻烦。再后来,电饭煲、煤气灶、电磁灶、微波炉、电煨煲、豆浆机……一齐进入寻常百姓家。一边洗菜洗衣一边烧饭,不但节省了时间,还轻松愉快,干净整洁。开关一扭,蓝色的火焰快乐地跳跃。一餐饭要不了一个小时。晚上把一块骨头和几段山药放进电煨煲,调好开关,尽可以放心去睡。早上醒来,从容地洗漱完,便可品尝鲜美的排骨山药汤,吃块面包或蛋糕,精神抖擞地去上班。——这些可爱的灶呀煲呀,解放了多少人?为我们节省了多少时间?

高效更体现在行上。从步行到骑车,从赶牛车马车拉花车推板车,到拖拉机大卡车轮船火车飞机,现在又有了动车。过去秀才举人赶考,有条件的带着书童挑着行李,包袱里裹着沉重的盘缠,提前一个多月出发,跋涉千山万水,赶赴京城。现在,我们在家吃了午饭,睡个午觉,打个出租到飞机场,蓝天上溜一溜,就像孙猴子踏着彩云一样,晚上就可以在北京的王府井逛街。有的人,配偶在北京,自己在上海工作,每个星期飞回北京与家人团聚。真是方便自如。空间,已不是婚姻爱情的障碍。

我是个急性子的人,喜欢这样的方便快捷。

手机,是个特好的东西。它确实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现代社会离开了手机还真不行。回老家去,事先打了几次电话,没人接,可能是电话坏了。直接去,到了家,门锁着,公婆都不在家。问邻居,说是外出了。是到地里去了还是打牌去了,到哪去找呢?老人没有用手机。想给老人配手机,又担心他们不识字,用不来。

现在的手机,已经更新了好几代。早先最老式的用起来很简单,现在什么触屏的,智能的,这些多功能的,反而越来越复杂。没有一定的知识,是用不来的。没有富裕的时间,许多的功能也是白摆设。我就只喜欢简单的手机,能打能接,能发个信息,查个日子,打个闹钟,计算什么加减乘除这几样,就足够了。上网查阅,看不清楚;上网转账,怕不安全;或者听歌,太时髦了;用来摄影,发微博,似乎更没时间和心情。

有天我需要查询,拨打10086,幸好我还能记住这个查询号码。标准的女生普通话回答:欢迎致电中国移动,普通话服务请按1……

我是触屏的,刚换的手机,接通过程的同时,不知道键盘在哪里,半天弄不来。后来只好改用固定电话打,同样的女声,按照指点,我按1,然后她又说:为本地移动号码办理业务请按1,咨询本地移动业务请按2,人工服务请按0。我再次按照她的指点,按了2。接下来,她又说已通过短信发送到手机。但是,我是用座机打的,那她发给谁的手机了呢?

——白忙乎半天。

去医院看病,越是大医院越复杂。找到门诊一楼,排队挂号买卡,挂号人员说,你得预存200元到卡上,那好,只得预存。排队,乖乖!排到了200多号,去打听,得等到下午。只好自己改变一下日程安排。下午再去。医生望闻问切查,终于看完,拍个片子,开了30多元的眼药。剩下的钱得退回来。又去排队。可是,等到排到自己的时候,窗门一关,下班了。早知如此,还不如掏10元钱,自己去药店买呢!

原本以为汽车很方便,油门一加,飚起来,几公里立马就到了。从305医院出发,堂弟送我到火车站,却在苹果树一带被堵,几分钟蹭几米,停一停,又是几分钟蹭几步,一个小时后,居然还在原路上。看表,急了,再这样下去,就会误了车。开回去得了,坐地铁恐怕还来得及。绕小路到原地,改乘地铁,转车时,抓着行李就跑,跑得满头大汗,等到我气喘吁吁赶到候车室,屏幕上显示,已经停止检票!

好一阵懊恼!高峰期,票十分紧张,只好改乘站票。买个小马扎,挤在过道上,受了一夜的罪。一夜都在后悔,没有直接乘地铁。

记得《红楼梦》里贾府里有道菜,是烧茄子。用了30多道工序才做成。刘姥姥说,一点茄子味都没有。

吃得那么复杂,塞进嘴里就没有了。论营养,不也就那么多么?我放在饭上蒸的茄子就挺好。

真正熬了荤腥的人,吃红烧肉才过瘾。放点盐就够了,哪要什么其他调料?真正饿了的人,山芋就能充饥,哪里需要山珍海味?

其实,简单的生活,才会受到大众的欢迎。越简单,越快捷,越高效,越好!

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