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盗门及其他
人类的日子越过越复杂了。
即使在11层,也得装防盗门窗。多年前的那个黑夜,深深刻印在我记忆里。小偷从邻居家的水管爬上6楼,在主人的鼾声中把手机钱包都偷走了。我后来常常想,那天晚上,如果他爬进了我家,怎么办?我素来处于半睡半醒状态,如果我听到了动静,我是不是会拿着床头柜里早就准备好的防身匕首,大喊“抓小偷”。
自行车放在楼道不到三个月就被偷了,女儿的新手机不到三天就被偷了。偷怕了,哪怕换成了11楼,我还得装防盗门窗,就为落得一个心安。
我家的防盗门,是深蓝色的。这种颜色少,找了很多家非品牌的,没有,只得买央视上榜品牌——××防盗门。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相信算命和风水,我觉得倒也不是坏事,反倒可能会有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甚至启迪。年纪越大的人越发相信。
我最早对“玄学”感兴趣要追溯到1990年。30年前,宿松二郎河那条老街,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都能买到。偶尔买到两本线装发黄的《阳宅三要》《地理五诀》,如获至宝,后来干脆还弄到个木制的罗盘,着迷了似的,对着书本研究了大半年。
风水,这个名词,也就从那时起,盘踞在我的脑瓜里。将自己学的理论,对照熟悉人家的家宅琢磨印证,越发觉得书上说的不无道理。这样的书看多了,便渐渐悟出,风水学其实就是一种居住环境学,是建立在一定科学基础上的。只不过古人喜欢把它涂上神秘的色彩而已。
只是我这人最大的毛病,就是缺乏坚持。一股子热情过后,一大摞玄学方面的书很快就退居二线,躲进书柜的里侧。不然,现在20年过去,我也多一顶头衔了,或许会被民间尊称为“啥啥大师”的。
说句老实话,挑选深蓝色的防盗门,实则也有点讲究。一般人家都是深红色的门,我跑遍街市,找来找去,都找不到我要的深蓝色。便进了“××防盗门”专卖店——这个品牌天天在电视上做广告,不但好记,更重要的是名牌,保证品质。同店主商量,向厂家预定。
××防盗门,厚实,保险,名牌,价格不菲,2000多元。钥匙插进去,转两圈,咔哒——保险了。出门不管待多少天,你尽可以放心。虽然有开锁的工匠,但锁匠是需要到公安机关登记的。有了这样的防盗门,一般的盗贼便很难光顾,想打开这把锁,太费时了。
然而,门一旦复杂了,麻烦也随之而来。有天钥匙落在屋里,喊开锁的工匠跑一趟,起码是30元。一把便宜的弹子锁才3元钱啊!
现在的人们越活越小心翼翼。住房越来越高档,大门自然也越来越高档。小区门口有门卫,顶上有摄像头,这还不够,还要单元门、防盗门、防盗窗、保险柜,有的甚至自家还安装了摄像头。单位大门有保安,进门要登记。
还是觉得不安全。或许还有人恨不得有个巨大的保险柜,把自己和属于自己的东西全装进里面。
防盗门防的是小偷。小偷是不守规矩的人,把他人的东西,通过不正当手段据为己有。物质分配的不均衡,才会出现“防”和“偷”。
深夜,我们时常能看到拾荒者,他们很多人是从农村走进城市,他们没有那么多的家业,他们只需要背着袋子,或拉着板车,在立交桥底,楼檐下,小区的门洞里,他们照样打呼噜,照样喝啤酒。他们几乎一无所有,“家”就那么随身带着,他们无需防盗门窗。
一个“防”字,将自心与外界隔开。心中缺乏安全感,便时时持以戒备之心。换句话说,时时戒备者,是心里想得太多,手里占有太多。
人,一旦没有安全感,总想防着别的人,顾虑多,那活得多累啊!
“画地为牢”“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些都是古人流传下来的典故。祖先的美德,守法守信,犹如长河里的鹅卵石,经历几千年风雨的冲刷,到今天,我们捡拾在手上,欣赏、膜拜、继承的越来越少了。防盗门防盗窗、保安门卫的普及可见一斑。
我常常想,如果一个人从小住在这样的环境,从小言行举止就小心翼翼,谨小慎微,耳濡目染,那他长大了会变成什么性格呢?
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