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室里的风雅

居室里的风雅

日子过好了,人们自然会讲究精神追求享受。当今不少高雅之士,喜爱徜徉在书画廊间、古董行里,欣赏、求购、收藏字画和古董。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确实的,无论大小居室,挂几幅字画,品位就不一样了。名家的字画自然更有档次。近些年的书画家非常吃香,我的几个画界朋友四处奔忙,采风、笔会、宴请,有时还请不动呢。

我家里也收藏了不少字画,这很让我自喜。挂在墙上,既能自励,又平添许多风雅。自己喜爱的东西,才会挂于眼前,日日过目,必定会潜移默化。人的志趣会在不知不觉中高雅起来。

最早挂在我家客厅的是王孟鸣的一幅《山风》。山石嶙峋,疾风劲扫,让人感到萧瑟而冷峻。把我姓名中的“岚”字拆开,便是“山风”。王孟鸣是我敬重的一位画家,他任宿松县美术家协会主席达十几年之久,素描、版画、水彩都擅长。曾经下派到山里挂职,回城后开了一次个人画展,全是挂职期间的画作,其中以水彩为主。整个画展给我的印象,就是一系列的山村印象:烟雨迷蒙,绿树环绕,鸡鸣狗吠,炊烟袅袅,美丽而平和。王孟鸣后来改行,办起了教育,而今也非常成功。只可惜,从此少了许多画作。

我书房有幅长6尺的横匾:存养读书心。安徽著名书法家冯仲华先生的墨宝。前些年每到岁末,我们市文联总要请几个名气大的书画家办一次笔会,将笔会的作品当作礼品用于工作往来。我们这些工作人员,近水楼台,自然各取所爱。冯老是著名书家林散之的关门弟子,其楷书稳健雅洁,深得我喜爱。后来我干脆登门拜访,讨要了一幅“虚以养德,静以修身”挂于客厅。冯老是个德高望重的长者,为人谦逊而不张扬,和善而不苛刻。

陆平先生的花鸟画,富贵而幸福,很适合给现在的新房添景。我客厅进门的这幅“富贵神仙”,让室内氤氲着祥瑞之气。几枝牡丹,几棵水仙,红花、墨叶、绿杆,简洁而不臃赘,主题突出。陆平先生是以版画见长,国画也很不错。

我的居室自名为“兰园”,室内自然少不了“兰竹”。这幅兰竹图是房学蓬先生的作品。房先生目前担任安庆市书画院院长,曾师从名师李苦禅,潜心国画的探索,并融汇中西,追求沉稳厚重的艺术风格。大前年去青海德令哈参加艺术节,他对艺术的执着与勤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36℃的高温天气,整个上午在广场上,他居然不喝水,拿着相机只顾拍照,以致当晚肾结石发作,疼痛难忍,只得赶到西宁去手术。这幅兰竹图,墨竹幽兰,摇曳多姿,6尺的横幅,疏密有致,给我的新居带来一股春天的气息。

青年才俊胡越忠擅长工笔画。他是个转业军人,办公桌边摆着画板,时常利用空余时间打稿、着色,细细加工。从朦胧到栩栩如生,一幅画要费很长时间。淡雅的几片荷叶,两三朵莲花,浓墨重彩的一只黄鹂,那眼神那羽毛那色彩,出神入化,我似乎能听到它在莲荷间的婉转轻鸣。

当今书画家一般最怕别人讨要作品。这是商品社会,什么劳动都能用价值衡量。一个瓦工在海南每天能挣到四五百元,单凭时间来衡量一幅画或者一幅字,价格本就不菲,何况还得算上艺术价值。安庆文联的王泽辉先生虽是文联领导,平时行政事务也不少,应酬颇多,但他的办公室就是字房,一有空就写,写好就挂在墙上,来串门的朋友讨要,看中哪幅就哪幅,有时主人还热心推荐自己喜爱的作品。王泽辉为人谦和,热忱,其字朴厚端庄,有如疏雨落尘,字字有声。

我的新居里,虽不见刘禹锡的苔痕和草色,但每天与书籍做伴,竹墨兰幽,荷香字雅,恰如怀璧自珍,乐在其中矣。

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