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姚岚的中篇小说《国叔》
洪中为
姚岚刊发在《清明》(2005年第五期)上的中篇小说《国叔》,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很勤劳敢闯敢干也敢享受的独特的农民形象。
农民国叔是一个不太安分守己的人,他年轻时敢于和上海知青谈恋爱,刚改革开放便敢于搞家庭作坊做酒经商,晚年又敢于找年轻的饭店打工女子再婚,甚至违反政策,做一些不合法的事。这个优缺点都很突出的农民,对生活始终充满了遐想,但又不能持之以恒。
这部中篇成功地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并使二者高度完美地统一起来。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相统一,真实性与倾向性相统一等,这些现实主义基本原则在《国叔》的创作中被运用得恰到好处。毫无疑问,这是这部中篇的灵魂和精髓,也是作品的一大艺术成就。
这部中篇是扎根于皖西南热土上的一株野草,它极强的生命力,源于作家对生活在这里的兄弟姊妹的亲近与血脉相连。生长在大别山麓的姚岚,对于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有着由衷的敬爱与详尽的把握。应当说,小说的成功主要还在于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方面。因而,读者能在她的描绘中看到活鲜的人物形象,体悟到那种皖西南人的自豪与豁达。在“国叔与上海女知青谈恋爱”的火热或“回家后国叔总想干一番事业”的不安中,在“不久就在家里自己做起了糯米酒”的敢干或“国叔在女儿面前说一不二”的强硬中,读者看到的是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气息。国叔善良而强悍、多情而坚强、浪漫而务实、真率而狡黠、传统而大胆,这些复合的特点使人物呈现立体,凸显生动。具有优秀乡土小说的基本基因和特质,是这部中篇的又一艺术成就。
这部中篇,写出了国叔内心的大波澜,也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大波澜,是《国叔》又一个值得称道的地方。小说有很多很感人的细节,知青胖姐告诉国叔,公社书记喜欢安琪儿,引起国叔的焦虑:“我失魂落魄地回到家里,很烦很烦。是不是就是那次,安琪儿哭着找我,一定是遇到什么事了,可问她就是不说啊。我想一定是的,肯定是那畜生把安琪儿糟蹋了。”从大上海下放到农村的女知青,洋气,聪明,有文化,像一只只白天鹅在天空中翱翔,对于国叔一类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青年来说,可望而不可即,想都不敢往那方面想。然而,当大队书记的四叔对国叔说了一些激动人心的话,为国叔壮了胆。自此,国叔对天仙般的上海女知青真的动了心思。国叔看中了一个秀气些,文静些,懂得东西多些,说起话来有板有眼的安琪儿。于是他就开始有目的地让她喜欢他。他有了梦一样的感觉。好景不长,安琪儿因母亲的身体不好,要求提前回上海。“我当时没说什么,心里有些难过。既同情她和她妈,又不希望她回去。”后来不久的一天夜里,安琪儿突然哭着跑来找国叔,要他陪她到小河边散步,问她什么事,她摇摇头,就是不说。又过了一段时间,四叔说安琪儿要回上海上大学了。国叔一惊:“真的吗?”处于热恋中的国叔内心活动剧烈显而易见。从整部小说来看,作家很好地抓住了国叔的性格特点,细腻地刻画出他内心的矛盾变化不定和波澜起伏。诚然,这样的写作会使她很不轻松,但却使作品具有了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读者从心底生出无限的激情与喜悦来。
出自表达人生体验的需要,这部小说在内容上远离编造,在形式上不事雕琢,真实朴素,自然天成。读后,我感到一种无法抗拒的真实和真诚。
其实,姚岚的散文也写得很有品位。她最新出版的散文集《风景无价》是一部心灵写真集。文意淡定从容,淡泊世务、超然物外,一点也不刻意造作,文字都是从心底自然流淌出来的,见出一个作家为文时的气定情安、神态自若的情致。让心变得天然无饰,其实更需要用心。如姚岚自己所说:“要达到自然无饰的艺术境界非一日之功,不仅需要多年的磨砺与苦心经营,亦需淡泊的心志和较高的文艺天分。我想,这应该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仔细琢磨姚岚的作品,我认为少了的是落笔时的随意与轻狂,多了的是洒墨时的凝重与沉思;少了的是轻率的快感与发泄,多了的是缜密的思维与分析。率真、智慧、纯正构成了姚岚这个富有个性色彩的人,也形成了她作品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