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天气事件及其影响·
2021年,桐庐县出现低温冰冻、强对流、梅汛期暴雨洪涝、寒潮、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各行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1·7低温冰冻】1月6日夜里起受强冷空气影响,出现明显降温、大风和冰冻天气,7—12日出现持续的冰冻天气,影响时间长,特别是1月9日出现最低气温-7.5℃,山区-8℃到-12℃,有严重冰冻。据农业农村局统计,受强冷空气影响,梅蓉村14.67公顷油菜受冻;草莓大户及时做好防冻,有少量草莓、枇杷花序冻害,总体影响不大。
【11·7和11·21寒潮】受强冷空气来临前的西南暖湿气流影响,11月6—7日气温大幅回升,平均气温分别为19.6℃和17.0℃。7日傍晚起受冷受空气影响,气温快速下降,至9日平均气温过程降温幅度达9.8℃,其中7—8日24小时降温幅度达9.6℃,9日桐庐城区最低气温3.5℃,山区最低气温出现在合村乡大溪村-1.2℃。受寒潮天气影响,11月21—23日48小时平均气温过程降温幅度达9.7℃,其中21—24日最低气温降温幅度达12.6℃。24日桐庐城区最低气温1.3℃,山区最低气温出现在合村乡岭源村-3.1℃。两次寒潮天气均未出现灾情。
【梅汛期暴雨及其影响】2021年,桐庐县梅雨总体正常,梅汛期洪涝灾害轻。入出梅时间接近历年,梅雨量较历年略偏多。梅雨期降雨阶段性明显,前期以分散性、局地性的强降雨为主,中后期出现两次连晴天气。6月10日入梅,7月5日出梅,梅雨期25天。梅汛期全县平均面雨量326.6毫米,累计最大为分水镇外范村432毫米,有38个自动气象站累计雨量在300毫米以上。桐庐城区287.3毫米,接近常年略偏多(常年梅雨量257.8毫米),较上年(871.7毫米)偏少67%。
梅汛期暴雨:6月18日傍晚到20日由于出现连续暴雨,全县各地出现不同程度洪涝灾害。18日20时—20日20时全县面雨量89.5毫米,有9个站点降水≥100毫米,最大为莪山畲族乡新丰民族村120.2毫米,城区雨量104.6毫米,最大小时雨强出现在富春江镇芦茨村20日6时—7时27.1毫米。
【5·10和5·15强对流天气】5月10日晚上、15日晚上桐庐县出现强对流天气,部分乡镇出现短时暴雨、雷雨大风。10日晚上钟山乡、莪山畲族乡、横村镇、桐君街道、江南镇等乡镇(街道)出现短时暴雨,其中11日0时钟山乡大市村出现小时雨强49.5毫米的强降雨。15日晚上合村村出现极大风速24.0米/秒(9级)大风天气。
【8月连续强对流天气】8月10—17日出现连续多日分散性强对流天气,各地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雨量分布不均匀。特别是16—17日,局部出现短时大暴雨天气,据显示,16日8时—17日8时,全县面雨量71毫米,桐庐城区83.8毫米;最大降水出现在分水镇保安村141.9毫米,横村镇后岭村124.7毫米,全县有5个站点降水大于100毫米。16—17时小时雨强最大为48.3毫米,出现在横村镇后岭村。据桐庐县应急管理局统计,受强对流天气影响,全县受灾人口4118人次,紧急转移安置19户44人;农作物受灾54.67公顷,农作物成灾面积40公顷,农作物绝收面积8.13公顷;房屋倒塌5户7间;损坏房屋11户28间;道路损毁6处共计约116米,地质灾害(滑坡、塌方)26处共计约925立方米,防洪堤倒塌35处共计约1553米,投入巡查抢险973人次;直接经济损失250万元,其中农业损失66.2万元。
【台风】2021年第6号台风“烟花”于7月18日凌晨2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生成后向西北转偏西方向移动,强度不断加强,受台风“烟花”影响,22日起桐庐县出现阵雨或雷雨天气,雨量分布不均匀,21日20时—28日8时,全县面雨量209毫米,城区雨量174.3毫米,凤川街道、新合乡、江南镇、富春江镇等8个站点(占比14%)降水在300毫米以上,最大为凤川街道桃岭村638.3毫米,其次为新合乡雪水村550.6毫米。极大风速10级(28.0米/秒)出现在旧县街道阳殿山。据桐庐县应急管理局统计,全县在此次台风中受灾人口3230人,紧急转移965户3131人,转移游客6124人,农作物受灾349.1公顷,倒塌房屋2户3间,损坏房屋18户22间,道路损毁16处246米,滑坡20处370方,堤防受损35处约2042米,电力中断1处,投入抢险人员29723人次。直接经济损失1066.65万元,农业经济损失143.15万元。
【高温】2021年,自5月4日出现第一个高温日到10月3日出现最后一个高温日,全年共出现31个高温日,较历年偏少2天。7月和8月,由于多雷阵雨天气,高温天气较历年偏少。但10月3日出现36℃的高温,为历史最迟,强度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