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意识之厄运

第三章 民族意识之厄运

历史清楚地告诉我们:反殖民主义的斗争,从来就不是一开始就镶嵌在民族主义的观点中。长久以来,被殖民者的努力,是朝向废除一些令其挂心之事:强迫劳动、体罚、工资不平等、政治权利的限制等等。这个为了民主、反抗压迫的斗争,逐渐脱离了新自由主义强调普同性的混乱,而通向——有时候是十分艰苦的——民族的要求。然而,由于精英们的准备不足,他们和群众之间缺乏建设性的联系,他们的怠惰,加上应该说是在斗争关键时刻的软弱,将导致悲惨命运的开端。

民族意识,若不是协调地凝聚了全体民众内心深处所憧憬的生活,若不是来自人民的动员最具体、直接的成果,那它将只是个毫无内容、脆弱且粗糙的形态而已。我们在其中所发现的缺陷,充分说明了年轻的独立国家为何容易从民族过渡到种族,从国家过渡到部落。正是这些裂缝,使人理解那些损害民族的飞跃发展和民族统一的倒退现象。以后我们将看到,会出现这样的弱点以及其中涵盖的严重危险性是一个历史的结果:是因为落后国家的民族资产阶级不能使民众的实践理性化,即缺乏理性。

落后国家的典型弱点,那几乎天生就固着于落后国家民族意识中的弱点,不单单是因为被殖民者受到殖民体制缚手缚脚所造成的,它也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懒惰、精神贫乏以及极度受到国际思想影响的结果。

在殖民体制结束时得到权力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个发展落后的资产阶级,几乎没有经济实力。总之,没有那种可以跟它想取而代之的宗主国资产阶级匹敌的经济实力。沉溺在唯意志论的自我陶醉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十分容易深信,自己能够进一步取代宗主国的资产阶级。但是,独立逼得它走投无路,在它身上引发灾难性的反应,迫使它向过去的宗主国发出焦虑的呼唤。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和商人们,是新成立国家最开化的组成部分,他们的特征是人数少,集中在首都,从事商业,经营农业和自由业。在这个民族资产阶级的内部,既没有工业家,也没有金融家,落后国家的资产阶级并不倾向生产、创造、建设和劳动,它们几乎全体被引向中介型的活动,它极大的使命感似乎就是流通。民族资产阶级没有产业领导人,只有中介人的心态。的确,殖民者的贪得无厌和殖民主义所设置的禁止输出制度,使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

在殖民体制下,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积累资本。然而,确切来说,一个落后国家中,民族资产阶级的真正历史任务,就是否认自己是资产阶级,否认自己是资本工具,而使自己完全成为由人民构成的革命资本的奴隶。

在落后国家中,真正的民族资产阶级,应该使自己背叛过去肩负的天职,使自己投向人民的学校;换句话说,把在殖民地大学所学习到的一切知识、技术的资本,投入人民的解放奋斗中,然而,不幸的是,我们看到民族资产阶级经常背离这条英勇、积极有成果和正当的道路,反而心安理得地走入一条可怕的道路,因为那是一条反民族的道路,一条典型的资产阶级的道路,因循守旧,卑躬屈膝,愚蠢又厚颜无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