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重量或声音测量高度

靠重量或声音测量高度

在上一节中,气压计量出的大气压力帮我们算出了空气的重量。而这项属性还能帮我们大致算出大气的深度。既然气压取决于离地面的高度(确切地说是离海平面的高度),那么反过来说,也可以根据气压来确定高度。但是液态的水银气压计用起来既不方便又很笨重,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尤其麻烦。因此,人们在实践中往往用另一种特殊的气压计来代替水银气压计,称为膜盒气压计。

想象有一个密闭的薄壁金属盒,里面形成了局部的真空环境,也就是说从中抽出了部分空气。它的形状就像一个低矮的圆柱体或一条盘卷的管子,上面连着装有指示器或指针的表盘。当外部压力增加的时候,盒子会收缩,指针便朝一边偏转。当外部压力减少的时候,盒子会略微膨胀,指针便朝反方向偏转。

这样一来,膜盒气压计就像个挂着货物的弹簧秤,称出了空气柱的重量。而它的指针非常忠实地指示着气压的变化,反映在水银柱的毫米刻度上。要是我们在长指针的末端装个笔尖,再给不断旋转的滚筒包张格子纸,令笔尖在纸上划过,便能将气压的变化以图像形式记录下来(图1-4)。这种仪器叫作气压自记仪,它不仅能测量气压,还能记录温度。它画下的曲线,也就是气压图能记录下任意时刻的气压变化,因为滚筒靠钟表机构驱动,横轴上的读数便能给出相当准确的时间。

图1-4 气压自记仪。中间是抽掉空气的三层小盒子。左边是一个由钟表机构带动旋转的大型半滚筒,上面包着纸张;长指针的轴固定在右边的支柱上,左边的指针尖端在纸上画出曲线。

要准确算出高度,就得用特殊的表格来调整膜盒气压计与气压自记仪的记录,并根据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对结果进行各种修正。不过,如果只是要大致估计,我们只需在气压计的表盘上加个高度的刻度,分别对应上不同的气压就行了,比方说每50~100米对应一个气压。这种能直接指示高度的仪器叫作高度计。然而,由于地表附近的气压总是在变,所以必须把高度量标与气压量标分离开来,方法是给高度量标设一个旋转装置,使它的零刻度总是能对上气压量标的刻度,不管地表附近的气压是多少。

高度计是一切飞行器和航班上首要的基本测量和导航仪器。如果同海上航行做个比较,我们大概可以把这个仪器比作测量深度的链锤——从本质上说该是如此。但你可别忘了一件糟糕的事:高度计测量的只是相对高度,也就是以它的指针与零刻度重合时的高度(通常就是起飞地的高度)为基准进行测量。如果是在平原上飞行,这倒没什么大不了的(气压不变或者说可忽略气压的影响)。可要是在丘陵或山区飞行,这一点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因为在这些地方,高度计的指数依然忠实地保持在1000~1500米,而这是相对起飞地点的高度,并不是相对地面的高度……万一又遭遇了雾或进了云层,飞行员就很容易驾机撞到山上。得有另一个真正好用的测深锤,它必须能测量出每个时刻飞行器距离地面的高度。

在这种情况下,气压计明显就不合适了。需要采用另外的原则。举个例子,如今已在仿照船上的回声定位仪,研制飞行器使用的声学测高仪。它确定当前时刻的深度或高度的原理是这样的:仪器释放出一阵尖锐的信号音(跟枪声差不多),然后测量回声从“底部”返回飞行器所需的时间。测出了准确的返回时间,结合声音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每秒330米)和飞行器本身的速度,导航员便能无视起飞点和气压变化的影响,确定飞行器距离地面的绝对高度。

声学测高仪早在1929年就投入使用,被安装在跨洋远航和做陆地飞行的齐柏林飞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