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筝
不大的风筝可以由一个人放,但有个助手总会方便点。选好合适的地点,也就是没有障碍物(树木、建筑)并且尽可能平坦的地方,你站在上风的方向拉着风筝线,离风筝15~20步远的地方;助手要在下风处拿着风筝,把风筝垂直地拿或举到头上,让风筝的尾巴拖在地上,迎着风吹来的方向。等到来了阵合适的风,放风筝的人便拉紧风筝线,发出“放飞”的口令,自己则顶着风跑去。等风筝飞起来后才能放出风筝线,等拉力减弱后才能停止放线。
放风筝时有个简单又好玩的游戏,那就是在风筝上挂点轻的东西做成响片。
图4-25 放纸风筝。
响片安装在风筝封面的背侧:那里有一条令风筝翘起的横向细绳,在细绳上粘一小张剪成弓形或圆角四边形的对折纸片(参见图4-12)。纸片能绕着细绳自由旋转,在风吹动下会快速振动,发出响声,在地上的人听来就像是低沉的轰隆声或发动机的噪声。这种响片自然可以装在任何形状的风筝上面。
你可以沿着风筝线把一些物件送到空中。其中最简单的便是所谓“电报”了——这是些方形或圆形的小纸片,最好是彩色的,在中心剪个平滑的小洞,并开条缝通向边缘;“电报”通过这条缝挂在风筝线上,然后在风力的作用下由下往上吹,直到系带的位置。大型风筝可以往空中运送纸“漏斗”,其形状就像前面建议装在风筝尾巴上的小降落伞(参见图4-22)。在风筝线上装个金属或骨质的轻环,这些小降落伞便也能往上升。为了让放风筝更加有趣,你还可以把放飞的“漏斗”做成各种图形,比如飞龙、小鱼、蜥蜴、鳄鱼等;在纸上把图形画好,然后分成两半粘起来,尽量做成一个类似圆锥的形状,并且一定要用芦苇或柳条做几个小箍环插进动物图形的嘴里,用来把它们挂在风筝线上。
要是风筝的拉力或升力很强,就可以沿着风筝线把装有若干小降落伞或风帆的“小马车”(用火柴盒或桦树皮制作)送到空中。如果在风筝上升的过程中,随着风筝线不断放长,往风筝线上系些铅笔般粗细的钩钉便能形成一连串飘在空中的图形,每个图形在上升过程中都会被钩钉挂住末端。当然,这个操作必须连贯进行,也就是说,每个图形或“马车”都得在下一个钩钉系上风筝线之前放入空中,而风筝线上还得挂些扣环来固定钩钉,同时又不能破坏风筝线的完整。
如果是在傍晚或夜里放风筝,你可以用类似的办法把小灯笼升到空中,为了防止颠簸时着火,最好是把灯笼做成球形。这里也有很大的空间去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注释】
[1]气象风筝和军用风筝通常是箱形的,且成群(连串)放飞,这就大大增加了风筝的稳定性、升力和飞行高度。风筝的飞行高度纪录是1919年在德国创下的,为6740米。——原注
[2]挠度或挠矢指的是弧的中点与连接该弧两端的直线(弦)之间的距离。——原注
[3]更重的风筝当然也能飞得很好,但这就需要更强的风。——原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