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危险与虚假的危险

真实的危险与虚假的危险

在告别教练员之前,你又问了他一个问题:且不管飞机做的是什么动作,空中会碰上的最真实的危险究竟是什么呢?

“你想知道什么对飞行员最危险?我理解得对吗?好吧,这可是个大问题。现在来谈恐怕没时间了。但也不能不给你答案呀,所以我还是简单说几句。你已经知道了,只有当推进器推动飞机前进也就是发动机在工作时,飞机才会处于‘飞行’模式或‘前进’模式。要是发动机熄了火,飞机就会转入滑翔模式:它不再飞行,而是降落了。这种强行降落并不总是件愉快的事儿。万一真发生了这种情况,天晓得你会落到什么地方呢?”

“那滑翔呢?”

“当然,滑翔总能提供点选择嘛。当飞机的滑翔角平均为1/8~1/10时,飞行员便能在半径为飞行高度8~10倍的范围内选择降落地点。换句话说,如果飞行高度是1~1.5千米,他就能在半径15~30千米的圆内选择降落地点。这倒也不坏,但考虑到风和地面始终存在的障碍物,比如说建筑物啦,水渠啦,沟壑啦,山丘啊什么的……万一附近全是沼泽或森林呢?哪怕只是草长得很高的田野或草地?这可就完蛋啦,起码也是完蛋了一半!至于大海就更不用说了。要是你掉到陆地上,飞机的骨架也没被摔散,那还容易获救。可到了海上,就算是降落得很顺利,你的危险也才刚刚开始:这么只心脏受损、狼狈不堪的铁鸟,要等到什么时候才会有人把它给救起来呢?”

“难道就没有什么手段能消除飞机对发动机的依赖,哪怕只是减少一点依赖也不行吗?话说回来,你们的发动机怎么脾气这么怪啊?”

“你看,你这就是新的问题了,且纯粹是个技术问题。现代的航空汽油机不够简单;确切来说,它们的运作中结合了太多不同的进程,这就大大复杂了解决问题的手段,很难保证绝对可靠。显然,这里的出路是改用柴油机或半柴油机,靠重型液体燃料(原油或柴油)提供动力;人们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好几年的研究。另外,你应该也知道,为了降低飞机对单个发动机的依赖,航空作业中也使用多引擎的飞机。举个例子,在最常见的‘三套马车’上,飞机即使报废了一个发动机也能继续飞行,哪怕两个‘副驾’都罢工了也只是略微降低飞行高度罢了。这已经是个很大的减负了。也就是说,飞行员总会有在空中‘制服’飞机的机会,要么就是坚持到适合降落的地点。”

然而,你又重新提到了危险的问题。

“就我个人而言,”教练员说,“再没有什么比空中起火更可怕了。据说就算是在海上,火灾也是件特别恐怖的事情,但好歹四面都是无法燃烧的水。而飞机尽管是金属做的,但只要发生了一点火灾,飞行员就活生生成了炸药旁的填弹塞[8]或霰弹了:万一火势烧到了油箱,爆炸就几乎不可避免。当然,飞机上的一切设计首先都是要消除火灾隐患,最重要的地方自然是发动机了。而发生在飞机上的火灾确实特别特别少。此外,所有飞机的油箱都被严密隔绝,特别要隔开有火星的发动机环境,而且还有专门的防火材料……”

“哦,可要是万一呢?假设火灾终究是发生了,也没能扑灭,那又该怎么办?是活活被烤熟,还是被炸成碎片?”

“我不是说了吗,火灾是空中能想到的最坏的情况。但尽管如此,事情也不是毫无希望。你肯定听说过降落伞吧?军用飞机和体育飞机上的降落伞已经挽救了许多性命。从可靠性上看,如今的降落伞构造已经很完善了。”

“可是,一般的乘客中应该很少有出色的‘跳伞家’吧?”

“没错!对乘客来说,使用降落伞就要复杂得多了,何况他们是在封闭的机舱里呢?不过,如今的飞机发明家也正在进行这个方向的研究,希望在糟得不能再糟的情况下也能给乘客提供生还的机会。我可以给你看几个有趣的设计(参见图3-13、图3-14)。例如在其中一个设计中,整个客舱可以像笼子一样从飞机脱离出来,然后客舱上打开一个巨大的降落伞,把众人毫发无损地送到地面。另一个设计则恰好相反:动力装置和起落架从飞机上脱离出来,剩下的部分依然保持操纵能力,纯粹依靠滑翔降落到地面。不错,这还只是些设计,但凡事都不能一蹴而就嘛……”

“哦,那还有什么危险的地方吗?”

“我是不该谈飞机相应部件损坏的情况的。不用说也都懂,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但并不比汽车或摩托车的损坏危险。这也不会造成特别的空中危险,因为飞机是用最好的材料制成的,并且跟其他机器一样都考虑了坚固的要求……天气的危险也是如此。风暴对飞行员自然是危险的,但它对水手难道就不危险了吗?航空的大敌我们已经谈过了,是雾。但你肯定也听说过,当海路和水道或港口被大雾笼罩时,也常常会发生不幸的事故吧?多亏有了不断完善的航空导航手段和专门的地面设备,如今白天的雾气和夜晚的黑暗已经多少得到了克服……近年来飞行事故的统计数据有力地证明,航空中的事故比例比铁路上的还要低……不,咱们还是别再谈危险了吧。我老老实实地把一切都讲给你听,是觉得这并不会把你给吓倒。不管怎么说,你已经亲自上过天了嘛,你的个人印象对这个问题应该最有发言权了;希望你的第一次飞行不会是最后一次飞行。”

你热烈地谢过了殷勤的教练员,友好地和他告别,而心里还记着他们的艰苦体验;对他们来说,终生待在地上无异于在地上爬着过活,于是他们开始与鸟类竞争,体验到了某种新的、别样的存在形式……

* * *

在本章中,作者以从未上过天的读者的视角展开话题,但也不可能涉及这类谈话中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或许作为读者的你对此还不太满意,但我作为作者只要能让你产生兴趣,促使你争取机会去坐飞机,直接在空中体验这些感受,那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图3-12 飞行员乘着降落伞降落到机场的边缘。

图3-13 帮助机组人员和乘客从空中火灾逃生的设计:逃生手段是一个巨大的降落伞。

图3-14 另一个空中火灾逃生的设计:分离出动力装置和起落架,飞机就变成了滑翔机。

【注释】

[1]人们平时所说的“香肠”指的是固定的风筝式热气球,其外壳形成一个长条形的气囊,在空中呈倾斜状态,顶端朝着风的来向。——原注

[2]在俄语中,“操纵杆”和“小手”是同一个词(ручка)。

[3]在俄语中,这两个词分别有“球体”和“平面”的含义,此处想表达的是:飞行是一个三维的领域。

[4]成语,指幸福或好运气。

[5]“侧翻”在俄语中作бочка,字面意思是“桶子”。

[6]侧翻的直径越小,飞行员被“印入”座椅的力道就越强,他的头部还会被朝前按,下巴被压向胸口。——原注

[7]飞行的说法,等于说“断送性命”,也就是摔死。——原注

[8]把子弹塞入猎枪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