鹳鸟教给人什么?[21]

鹳鸟教给人什么? [21]

1890年5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尽管天气大好,策伦多夫[22]有位守田人的心情却依然阴郁。

已经整整一星期了,他都在追踪一个可疑的目标,那人无疑是在搞非法狩猎,而且脑子还不太好使。换作真正的偷猎者,都晓得要把猎枪藏在林子里,或把它折起来用衣服遮住。而那人却背着一杆粗粗的猎枪,大摇大摆地在田里乱晃。他用的无疑是某种新型猎枪,因为枪托和枪管之间装着一个有模有样的转筒,就像左轮手枪一样。

嫌疑人背着枪在泰尔托一带晃悠。可以看出,他特别感兴趣的是静静的别哈河谷,天天都来这片风景优美的沼泽地带打破宁静。最常见的情况是,他小心翼翼地躲在河谷边缘的矮松树后。等沼泽的野禽开始对他见怪不怪,当年还大群栖息于策伦多夫附近的鹳鸟落到谷里捕捉青蛙时,陌生人才开始显出生命的迹象。他把枪托举到腮帮子旁,仔细地瞄准落地或重新起飞的鹳鸟……

守田人一直盯着他,目睹这一切后却怎么都搞不懂。如果陌生人想射杀鹳鸟,他为什么不趁鹳鸟在沼泽里慢慢踱步时开枪?最大的问题是,为什么他始终都没开枪,而只是用指头按着那把古怪的猎枪的扳机?他离开了埋伏的地点,又在沼泽里混了整整一个上午。

守田人实在忍不住了。他从灌木丛后现身,问那奇怪的陌生人叫什么名字,又是什么人。

陌生人自我介绍:“我叫奥托马尔·安许茨,是照相师。”

“你拿着枪在这儿干吗呢?”守田人盘问道。

对此照相师回答说,他拿着的不是真正的猎枪,而是一台照相装置,并且可以在一秒内对任何物体进行20次拍摄。为了证明这一点,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摞照片,上面都是在空中飞翔的鹳鸟,但姿势都是从未见过的奇怪姿势。随后古怪的照相师从肩上取下“猎枪”,拆下转轮给守田人看,枪管里的确装着一片两面凸的玻璃……

不管怎么看,这台装置都不是用来射击的;守田人尽管心里不乐意,也只好任照相师去自由行动了……

当年在柏林近郊的施特格利茨住着个“怪人”,在好邻居的眼里也是有点傻里傻气。

此人是个工程师,名叫奥托·李林塔尔,也是位个性非常独特的实干家和发明家。李林塔尔发明过各种小玩意儿,取得了不少专利,由此获得了相当可观的收入。与他同住在安静的城郊街区的邻居们甚至觉得,要是他对发明和设计工作更努力点,对自己的事业更上心点的话,他本来可以就此发家致富的。

遗憾的是(在这些邻居看来),李林塔尔的脑子有点毛病。他受一种古怪的念头支配,竟然想学鸟儿一样飞翔。他把所有空闲时间都用来实现这个梦想,而不是照着其他好市民的示范,去照顾家庭和积攒财富。

图2-21 李林塔尔在《以鸟类飞行力学为基础的飞行研究》(1889年)中绘制的白鹳飞行受力图。

有一回,李林塔尔偶然拿到了奥托马尔·安许茨拍摄的鹳鸟照片;那些善良的施特格利茨居民都说,这让他变得更加无可救药了。

自那之后,李林塔尔的飞行梦变得更坚定了。如果说以前他还偶尔会产生怀疑,那么如今看到照片后,他便对自己的科学探索得出的结论坚信不疑了。

这些照片有力地向他证明,空中是可以进行滑翔的,也就是说,飞行装置移动和上升所需的功并不由它自己产生,而是由空气来提供。

在安许茨的照片中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这些沉重的大鸟站在草地上,平展着双翼迎风而立;它们身体下倾,爪子后蹬;很明显是在一阵强风的帮助下(遗憾的是,这在照片上是记录不到的)它们突然离开地面,腾空而起,翅膀却没有任何动作。

鸟类都能做得这么好的事情,人类又凭什么做不到呢。

怀着这种坚定的信念,奥托·李林塔尔早在1890年就开始进行试验了。他用轻盈但极为坚韧的竹子制作了一双翅膀,上面包裹着一层麻布。类似的事情在他之前就有很多人试过了,但那些尝试的产物最终都变成了降落伞。就连李林塔尔也面临着不少辛酸的失败。

他在施特格利茨附近的山上找了一座高5米的棚子,从棚顶上开始了自己的试验。李林塔尔身强力壮,受过各种运动的锻炼,他用手抓住两片翅膀中间的竹框,走到棚顶边缘,像鹳鸟一样面朝风吹来的方向,一头扎进了迎面的气流中。

结果却掉下去了……

他像石头一样直直坠落——幸好翅膀起了降落伞的作用,才减缓了坠落的速度。他就这样栽倒在棚子墙边的地面上。

这样的开始不能说是特别振奋人心。但奥托·李林塔尔并不是那种一次乃至一百次失败就会改变既定目标的人。自从1890年的首次尝试之后,他就全身心投入了飞行事业中。他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来练习,一次又一次地迎风跳跃。到了晚上,他就加固和修理自己的飞行装置。除此之外,以多次练习积累起来的经验为基础,并参考安许茨的照片,他还提出了一整套依靠固定翼进行无动力飞行的科学理论。

图2-22 李林塔尔正在试验自己设计的滑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