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托·李林塔尔与鸟的技艺
奥托·李林塔尔是一位优秀的理论家,他懂得如何定下一系列小任务,将其逐步解决而通向最终的目标;同时他又是一位杰出的实验者,凡是自己通过理论研究得出的结论,都要经过充分的实验验证。他与当时的其他研究者不同,既不搞飞行模型的试验,也不建造成品飞机,而是先“一点一点地慢慢学习鸟的技艺”(这是他的追随者沙尼特后来的说法)。正是这个缘故,李林塔尔的试验在当时几乎没引起什么人的注意,实际上却在航空史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令他成为当之无愧的“现代航空学的奠基人”[23]。
李林塔尔花了四年时间在施特格利茨练习开滑翔机,最后终于能进行真正的滑翔了,还掌握了“鸟的技艺”中最基本的诀窍:通过改变自身的倾斜方向(也就是平衡状态)在空气中保持平衡,并及时摆脱不稳定的姿势。同时他也完善了自己的滑翔机,为它装上了机尾和垂直安定面(参见图2-23)。随后李林塔尔把实验地点换到了格罗斯-利特菲尔德。他在那里造了一座高15米的人工山丘,四面都是开阔地带,不管是吹什么方向的风都能进行试验。到了这里,滑翔机也变了个新模样:翅膀加了一重,也就是变成了双翼机。这使得飞机的支承面更大、翼展更小,令它的构造更加坚固了。
图2-23 李林塔尔于1895年设计的滑翔飞行器专利图。
靠着新的滑翔机,李林塔尔已经能乘着7~8m/s的风滑翔了,飞行距离最多可达100米(如今我们有了很好的“无动力飞机”,但滑翔机飞行员们都很清楚,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又过了两年,李林塔尔开始学习下一个“鸟类课程”,他把试验地点转移到诺伊施塔特附近的李恩山区,开始从高达80米的山丘练习滑翔。他学会了在空中转身,甚至能升到比起飞点还高的地方,靠的都是拉动滑翔机的翅膀末端和机尾(滑翔机上没有方向舵)。他创造了时长30秒、距离400米的飞行纪录。他已经打算在滑翔机上安装辅助发动机了……
可命运却未能让他如愿。
1896年8月12日,奥托·李林塔尔在飞行中发生了颠覆——应该是突然碰到大风的缘故……他跌到地上时摔伤了脊椎,当天晚上就去世了。
人们在事故现场为他建了一座纪念碑,1926年又在利特菲尔德建了另一座纪念碑来纪念他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