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速与风量

风速与风量

自古以来,人们就用“风速”来形容特别快的速度。的确,与大气的运动速度一比,地上几乎一切运动速度都相形见绌,而洋流的速度简直就是闲庭信步——只有风速的1/15~1/10。这也就是为什么人类的空中交通一直迟迟无法开展,直到发明了轻便的发动机,其螺旋推动力至少得能克服中等的风力,航空才得以实现。而直到今天为止,风依然在航空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原因嘛……举个例子,某些飓风的速度比现代的中型飞机的速度还要快呢。

可是,我们要怎么看各种风的力度呢?要怎么测量,又用什么手段来测量风力呢?

海员们一般用等级体系来衡量风力;最有名的是蒲福的风力等级;这个体系中的0级相当于平静无风,3~4级是中等强度的风,8~12级是暴风、狂风和各种类型的飓风。飞行员们则采用气象学中的一个古老方法,也就是用风的秒速度来衡量风力。“风速每秒5米”或“每秒10米”之类的表达,就等于是说:把一片绒毛放进这样的风里,它在1秒内能飞过5~10米的距离(简写为米/秒,即m/s)。最简单的风向标不仅能指示风的方向,往往还能根据铰接活叶的偏转程度来衡量风力(见图1-6)。不过,我们自然也有更精确的仪器,也就是所谓“风速计”;风速计上有一根轴,周围连着碗状或螺旋状的叶片,在风的吹动下会发生旋转,它便靠这个转速来确定风速的大小(图1-7)。

图1-6 最简单的指示风力和风向的仪器:风向标与维尔德板。

图1-7 带计数器的四叶碗状叶式风速计(风速-转数计)。计数器上有计时用的秒表,根据叶片在一定时间内的转数即可确定风速(m/s)。

这种风速测量法用在导航中有个好处,那就是更容易确定飞行器在刮风天的实际航速。举例来说,假如飞机在7~8m/s的风速中逆风而行,飞机本身的速度约为50m/s,则(相对于地面的)实际航速约为42~43m/s。

下页的表是衡量不同强度的风的分级风标,还说明了每种风的典型特征。很明显,要把m/s换算成千米/时(km/h),就应该先乘以60×60再除以1000。换句话说,1m/s=3.6km/h。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可以把m/s数乘以4,再把得到的结果减去10%(因为3.6=4-0.4)。要是想换算成里/时(mi/h)的话,只需把m/s数乘以2(因为m/s换算成km/h要乘以3.6,而1千米大约是1里的1.8倍,用3.6除以1.8便约等于2)。可见,14m/s的强风的风速约为50.4km/h(14×4-14×4×10%)或28mi/h(14×2)。

除了线性测量之外,风还可以“称重”——尽管这听起来十分古怪。找一块面积1平方米的板子,正对着风向立起,便能确定这阵风对板子的压力。物理的基本定律告诉我们: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举例来说,如果速度增加到2倍、3倍和5倍,空气阻力就相应增加到4倍、9倍和25倍。这一点也适用于风压。由表格可见,当风速达到19~20m/s时就能产生极其强大的风压了。强度更高的风便能对人施加数十千克的力,足以把人生生吹倒在地,这也是毫不奇怪的(请记住,迎风或背风而立的人的受风面积约为0.75平方米)。

注:蒲福风标与风速之间的关系也有别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