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从何而来
在不计其数的早期带翼装置中,有些装置的翅膀不仅能“拍动”——也就是上下运动,还能在不动的平展状态下将飞行员“托起”。只是由于资料匮乏外加描述不清(人人都想把自己的发明保密),历史才没能保留下关于第一批真正的“滑翔飞行员”的确切资料。
最早对现代飞机作了完整而又极具洞见的描述的,是著名的英国数学家乔治·凯利(1809年)。他指出了倾斜的薄片在快速运动时会产生空气阻力,这种阻力又会创造出上升力,还指出发动机带动螺旋桨旋转会产生牵引力,甚至还提出了与风筝的尾巴作用相同——也就是起稳定器作用的机尾(参见图2-10、图2-11)。不仅如此,他还用滑翔机做了一些应用性的实验,可惜相关资料没有保存下来。
图2-10 乔治·凯利论文中的飞机示意图,上图部分:ab—支承面;C—空气阻力的中心;fg—尾翼。
图2-11 凯利论文中的鸟类飞行示意图(1809)。ab—支承面,即翅膀;cd—运动方向;de—空气阻力,其方向与ab正交,可分解为垂直分力ef(支承力)与水平分力df(正面阻力)。
当年的欧洲开始沿着铁轨跑起了“大铁罐”,港口和海湾的帆船旁开始出现了轮船,蒸汽机自然也对寻找空中道路的发明家们产生了很大的诱惑。凯利描述的飞机于1842年开始投入实际建造,其设计者为凯利的同胞、英国机械师汉森。他成功设计的飞机(见图2-12)与现代的飞机具有很高的相似度:单层的张线式飞翼,掌状的机尾,甚至还有起飞滑行用的轮子。但如此庞大的飞机(翼展约40米)却给设计了一台功率弱得可笑的发动机——只有区区20马力(这样的飞机放到今天得有几台1000马力以上的发动机)。作为一个大胆而美丽的幻想,这个设计在西欧广受欢迎,发挥了一定的宣传鼓动作用。但奇怪的是,后来的人们却把凯利的著作给忘掉了;直到1874年,普法战争后的法国组建了“航空科学协会”之后,人们才重新想起了这些著作,且还以为它们是全新的发现呢。
图2-12 汉森的飞机(1842年的设计)。机翼后方有两台单叶推进器。
汉森本人起初是单干,后来与才华横溢的机械师斯特林费罗合作,两人在1845年造出了一台飞机小模型,重13千克,装有蒸汽机。然而,这台模型没能取得预期的成功,沮丧的发明家汉森便去美国了。而斯特林费罗到去世前(1883年)都在继续建造蒸汽飞机,并在1868年的首届伦敦航空展上以轻型发动机的精妙设计荣获大奖。他甚至成功让一些模型飞了起来,但必须拴着绳子,因为这些模型都缺乏稳定性(其中一台三翼机直到今天都保存在华盛顿的博物馆里)。
与此同时,先在英国、后在法国出现了许多其他的发明家和设计师,设计了各种不同的飞机。但必须指出,当时“飞机”一词尚未流传开来,这个词最早是由法国人约瑟夫·普林发明的,用来指斜面(用现代的说法就是空气平面)飞行器的设计。在那之后又过了四分之一世纪,人们才开始用“飞机”来称呼现代所说的飞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