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的历史资料
航空领域的研究首先在英国兴起,随后又在法国得到发展,到了19世纪的最后25年里又传到了其他国家,且一年比一年兴盛。
在巴黎,斯皮内利、何肖、诺贝尔、普林、丹德里约、阿德尔和皮尚库尔等人都试验了能飞行的模型,马雷教授的同事维克多·塔滕在1879年建造了一台重达2千克的单翼机(装有利用压缩空气驱动的发动机)。与此同时,英国的布朗与佩迪格鲁、曾在俄罗斯工作的奥地利工程师V.克雷斯、澳大利亚的哈格雷夫(第一位制作箱形风筝的设计师)和美国的朗格里教授都取得了类似的成就。最后这位朗格里教授的研究特别重要,因为他还做了系统的空气动力学实验(1891年之前),用来确定空气阻力的大小以及各种物体在空气中呈现出的性质。V.塔滕设计了一台重33千克的蒸汽小飞机,在1890年和1897年的两次实验中飞了100米左右便翻倒在地,而朗格里设计的类似的单翼机在1896年完成了几次非常成功的飞行,其中最后一次持续了1分45秒,飞行距离1600米;这台装置的翼展有4米多,重12.5千克,其蒸汽发动机的功率约为1马力。
之所以没法取得成功,是因为没有足够轻的发动机,更重要的是当时根本就没研究过飞机在空中悬浮的条件,特别是维持稳定的条件。小模型和发动机还能在静止的空气中飞行一小段时间,而不需要严格地满足稳定性的要求。但这对大飞机来说就行不通了;在20世纪初之前,这些飞机最好的表现也就是离开地面而已:一方面是飞机本身很不稳定;另一方面是连设计师本人都完全不会操纵,剩下的自然只能看运气了。
但也必须指出,除了飞机之外,人们在这25年里也试验了许多其他类型的装置。举几个例子,法国的波美和德·拉波耶(1871年)、意大利工程师弗拉尼尼(1877年)、法国发明家卡斯特尔(1879年)和俄罗斯工程师梅里科夫(1879年)等人都研究过直升机,而居罗·德·维伦纽夫(1871~1887)、比利时的格罗夫(在1874年试验自己的机器时不幸遇难)和后来的法国人特鲁维(1891),以及德国的维尔纳尔(1893年以来)和施坦采尔(1891)——这些人都是扑翼机的拥护者。飞机的优势直到19世纪末才确立起来,但也没稳固到能停止其他方向的尝试的程度。
在19世纪90年代建造的飞机中,最出色的是阿德尔的单翼机和马克沁的巨型六翼机(有六片翅膀的飞机,我们下面还会谈到此人)。但就算是这些最优秀的“鸟儿”也无疑是超越了时代的“早产儿”。
图2-19 法国工程师阿德尔设计的飞机,名为“阿维昂”。这台机器是照着蝙蝠的样子建造的,有两片折叠式机翼、两台20马力的蒸汽机和两个推进器。尽管没有机尾,“阿维昂”还是在阿德尔的操纵下于1897年10月14日完成了约300米的飞行。如今法国人把所有的军用飞机都称作“阿维昂”(av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