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秘何在?

奥秘何在?

要想更好地理解20世纪前航空事业发展的状况,我们可以听听当年的航空先驱对这个问题的亲口回复。

当被问起飞行失败的原因时,朗格里教授是这样回答的:“可能是因为人们本末倒置了,还没熟悉作为飞行基础的规律,就开始尝试制造飞行的机器。”如前所述,这种想法令朗格里走上了实验室研究的道路,以求揭开空气动力学中隐藏的规律。

“小型飞行模型试验的好处不多,因为它们的飞行时间很短,且几乎不可能保持稳定。因此,基于这种方法的观测并没有多大的意义。”这是奥托·李林塔尔(下文还会提到)在1895年的论文中发表的意见。出于这个原因,他走上了一条独立的道路——实验飞行的道路。

而建造出最早的实用飞机的莱特兄弟,他们走的是李林塔尔的道路,曾做出这样的回应:“想要建造脆弱又昂贵、不管是谁都操纵不来的飞机,这种想法在我们看来简直荒唐透顶。”

在操纵从未见过的机械轮船下海之前,得先学会控制简单的小木船。道理还不清楚吗?然而,大部分发明家的做法都跟这条看似不证自明的真理背道而驰,哪怕是其中最严肃认真的也不例外。

至于发动机的问题嘛,实际上已经是次要问题了。当年的发动机沉重又不可靠,这自然是加大了建造飞行器的难度。但学飞其实并不需要发动机:要在实践中开始熟悉飞行,没有发动机也是完全可以的,甚至本该在没有发动机的条件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