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环境美学史明代卷》简介
《中国古代环境美学史明代卷》这本书是由创作的,《中国古代环境美学史明代卷》共有64章节
1
引 论
明代从洪武元年(1368)持续至崇祯十七年(1644),共276年。明代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高度发展,社会经济空前繁荣,文化艺术方面也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明代在环...
2
第一章 明代环境美学的基本背景及主要特色
大略而言,环境美学是从美学的视角透视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虽然这样一种关系最终可能只是落实在个人的审美欣赏的层面,但任何个人化的意识及其行为其实都是其所处的整...
3
第一节 明代环境美学的社会背景
明代自开国初就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部分是来自战争对环境的破坏,也有部分是前代不当的环境政策所引发的后续结果。 元明之际的战争使整个国家陷入萧条的状态,各...
4
第二节 明代环境美学的思想背景
明代自建国之初就确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意识形态,因此儒家思想的确立和演变对明代环境美学思想的作用是无可比拟的。明太祖朱元璋上台后,大力延揽各方儒士,推崇儒家传...
5
第三节 明代环境美学的主要特色
明代环境美学是中国古代环境美学的成熟期和总结期。明代人在了解环境和利用环境的基础上创造出灿烂的物质文明,不仅有中国古代最宏伟壮观的皇家宫殿、最精致优美的文人园林...
6
第二章 明代城市环境美学(一):北京紫禁城
一朝代之城市及其文化建设,无疑最集中体现于其首都的营建上。明代的首都前后有三个,分别为明中都(今安徽凤阳)、南京和北京。自永乐帝朱棣发动靖难并于1402年在南京...
7
第一节 明代迁都北京的环境因素
在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前,明代曾经立安徽凤阳和江苏南京为京师,而之所以从凤阳迁都至南京,又从南京迁都至北京,最主要的当然是出于政治和军事方面的考虑,而政治和军事的考...
8
第二节 明代北京紫禁城的形制布局
明成祖营建的北京紫禁城,相比于元朝旧宫稍向南移,同时为了仿照中都和南京宫城背后都有镇山的形制,利用开挖护城河和太液池的泥土在宫城后堆积为万岁山。紫禁城宫城内部的...
9
第三节 明代北京紫禁城的设计理念
北京紫禁城是中国古代现存的最辉煌宏伟的宫殿建筑,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和中国古代关于宇宙、自然、人居环境等关系看法的集中体现。明代从营建紫禁城开始,就自觉地把具有...
10
一、 象天法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人并称为“三才”,三者相互感应交通,因此人应该象天法地,顺应天地之道而作为。皇帝身为天子,其居住活动之所更应体现这种象天法地的观念,以突显...
11
二、 以礼为制
紫禁城是凸显国家政权和天子权威的礼制建筑,所以在形制、布局、规格等方面都要最集中地突出礼制秩序,以此来凸显君权神授的天命所在和天子的绝对权威。礼是中国古代社会中...
12
三、 以中为美
紫禁城的美学风格是以中为美,通过凸显居中位置的建筑而强调皇权的重要性。因此,整个紫禁城是以大明门、承天门、端门、午门、三殿两宫及玄武门的中轴线设计为主,然后再配...
13
第四节 明代北京紫禁城的风水美学
风水是中国古人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看法,其特别关注的是人居环境和墓葬场所选择的利弊,是一套渗透着中国古代儒释道传统,特别是阴阳五行观念的独特的环境哲学和实用技...
14
第三章 明代城市环境美学(二):江南城市
15世纪到17世纪,明代江南地区经历了广泛的商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在诸如苏州、杭州等异常繁华的大城市,发达的商业活动刺激了城市潜在的活力,使整个社会发生了复杂而深...
15
第一节 明代江南地区的城市发展与景观变迁
元末明初,江南城市大多历经兵燹之厄,城市发展阻滞。如明初调查户口,扬州在战火之后,土著居民仅余18户,相继复籍的也不过40余户,其余皆为流寓。自明成祖迁都之后,...
16
第二节 明代江南城市生活中的游赏、奇观与社会关系
明代中后期之后兴起的大众化游赏活动是从公共景观开始的,作为私人产业的园林虽然也会偶尔向游人开放,但毕竟无法满足拥有庞大数量的市民阶层的审美需要。私人园林和市民阶...
17
第三节 明代江南城市景观的治理、修缮及其文化意义
田汝成在其《西湖游览志余》说:“西湖巨丽,唐初未闻也。自相里君、韩仆射辈继作五亭,而灵竺之胜始显,白乐天搜奇索隐,江山风月,咸属品题,而佳境弥章。苏子瞻昭旷玄襟...
18
第四章 明代园林环境美学
明代是中国园林史上非常重要的时代,不仅出现了众多名园,而且出现了计成的《园冶》和文震亨的《长物志》等重要的园林著作。明代园林最有代表性的是北京园林和江南园林。北...
19
第一节 明代园林营造综述
我国的造园活动发源很早。先秦两汉时的园林以大规模的自然园林为主,如《史记》记载武帝建太液池,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都是体量很大的土山;《西京杂记》记梁孝...
20
一、 14—15世纪明代造园活动的中断与复兴
据周维权先生的研究,“元代蒙古族政权不到一百年的短暂统治,民族矛盾尖锐,明初战乱甫定,经济有待复苏,造园活动基本上处于迟滞的低潮状态。明永乐以后才逐渐进入成熟前...
21
二、 16世纪上半叶明代造园活动的发展与延续
16世纪是明代社会文化的重要转折期,特别是16世纪上半叶的正德、嘉靖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走向繁荣,并带来了整个社会风气由俭入奢的变化,明代园林的兴造也在这个时期...
22
三、 16世纪下半叶后明代造园活动的兴盛与变革
16世纪后半叶之后属于史上所说的“晚明”时期,包括嘉靖、隆庆、万历、天启和崇祯五朝。晚明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达和社会奢侈风气的形成,明代造园活动也进入极...
23
第二节 明代北京园林分析
明代北京城作为王朝的首都,不仅拥有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而且拥有数量颇多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与江南地区文人色彩浓厚的私园相比,北京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规模、选...
24
一、 明代北京皇家园林的基本格局与环境意识
明代的大内御苑共有六处:位于紫禁城中轴线北端的御花园,位于紫禁城内廷西路的建福宫花园,位于皇城北部中轴线上的万岁山,位于皇城西部的西苑,位于西苑之西的兔园,位于...
25
二、 《帝京景物略》中的北京私园与环境意识
明代北京除了有规模宏阔的皇家园林,其实还有不少私家园林。在皇家园林的光彩夺目之下,明代北京的私家园林相对而言名气没那么大,但是它们也有自己的特点,不仅具有浓厚的...
26
第三节 明代江南私园分析
明代是我国园林建设的成熟期和转折期,特别是在江南地区,造园之风的兴盛、造园手法的成熟和精巧、造园功能的多样和丰富等等,在历朝历代中都是极为突出的。在此背景下,明...
27
一、 明代江南私家园林的基本功能
明代江南私家园林的基本功能丰富而多样,这些功能往往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需求和偏重,这些我们在“明代园林营造综述”一节已经有过介绍,此处我们把这些功能简单...
28
二、 明代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手法
园林是综合性的艺术,涉及多种造园手法,包括选址、建筑、叠山、理水、植木等等,各种元素的协调才能营造出令人流连忘返的景致。 (一) 选址 中国古代园林的营造是以效...
29
三、 明代江南私家园林的环境意识
这里的环境意识指的是人们对人与环境关系的看法与态度。园林作为自然与艺术的结合,其中体现出来的环境意识也就相对复杂,自然与艺术、自然与设计、自然与目的等关系是园林...
30
第四节 王世贞与明代江南私园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明代苏州府太仓人。王世贞22岁中进士,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王世贞与李攀龙等合称“后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