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陵寝建筑中的风水美学

第九章 明代陵寝建筑中的风水美学

风水学是中国古代关于环境的选择、设计和营造的一种学说,其渊源可以追溯至遥远的上古之际,而在明清时期臻于成熟。在明清时期,上至帝王的宫殿、陵寝,下至一般百姓的家居和安葬,都受风水学说的影响。风水学说的一个主要原则是通过选择合适的环境安置阳宅或者阴宅,从而实现趋吉避凶、以荫子孙的目的。对于那些希望永久延续家族统治的帝皇而言,风水的这个原则无疑是最具吸引力的。因此历代帝皇都极为重视在宫殿和陵寝的营建中遵循风水的原则,中国历代皇家建筑可以说是古代风水学最为集中的体现。特别是帝皇的陵寝建筑,更是强调风水原则,因为阴宅的营建无须考虑活者的起居活动等现实因素,所以更容易在风水学的指导下进行选址和营建。“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帝皇陵寝的营建有着广阔的选择域,历代帝皇皆相信,陵寝要占据山川形胜之地,刻意追求完美的风水条件和环境质量,使陵寝建筑呈现为自然美和人文美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