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物志》与晚明造园的环境意识

第五节 《长物志》与晚明造园的环境意识

晚明作为中国园林营造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不仅诞生了王世贞的“弇山园”、徐泰时的“东园”(即今之“留园”前身)、潘允端的“豫园”等著名的私家园林,而且出现了几部总结性的园林理论著述,其中又以计成的《园冶》和文震亨的《长物志》最为著名。文震亨(1585—1645),字启美,为明中期著名书画家文徵明之曾孙,其兄震孟为天启二年(1622)状元,可谓书香世家。文震亨崇祯中官武英殿中书舍人,以善琴供奉。文震亨雅好林泉,有丰富的园林品鉴经验,明末清初顾苓在《塔影园集》中说:“公长身玉立,善自标置,所至必窗明几净,扫地焚香。所居‘香草垞’,水木清华,房栊窈窕,圜阓中称名胜地。曾于西郊购碧浪园,南都置水嬉堂,皆位置清洁,人在画图。致仕归,于东郊水边林下,经营竹篱茅舍,未就而卒,今即其地为新阡矣。” (151) 显赫的家世、深厚的学识教养和丰富的园林品鉴经验,使文震亨与计成这样专业的叠山师有所不同,前者更能代表当时文人精英的儒雅趣味,因此《长物志》跋曰“盖贵介风流,雅人深致,均于此见之” (152) 。故《长物志》不仅是文震亨其人清雅超拔的审美趣味的体现,也特能代表晚明文人精英对于人居环境的要求和品鉴,是理解此一时期环境意识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