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贞与明代江南私园

第四节 王世贞与明代江南私园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明代苏州府太仓人。王世贞22岁中进士,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王世贞与李攀龙等合称“后七子”,在李攀龙死后独领文坛20年,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等。王世贞对于我们了解明代园林特别是16世纪后半叶的明代园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理由有如下三点:第一,王世贞是当时文坛领袖,在很多方面代表当时文人阶层的高雅趣味,也就是说王世贞的审美趣味具有典型性和象征性,能够比较集中地体现16世纪后半叶明代文人的审美判断;第二,王世贞本人性爱山水,特别对于园林有着痴迷的态度,他自己不仅拥有几处相当著名的园林,而且每到一处则对当地的园林特别留意,并留下他自己的园林和各处园林的大量园记,这些园记是了解明代园林的重要文献;第三,王世贞处于16世纪后半叶,此时正是明代物质消费走向奢华的阶段,明代的园林兴建也在这个阶段趋于极盛,从各种迹象来看,王世贞正处于明代园林由极盛走向变革的敏感时期,因此有学者认为他的弇山园是“变革之前的明代园林风格的代表” (137) ,由此可以把王世贞及其造园观念视为明代园林风格变革前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