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山水小品中的自然审美观

第六章 明代山水小品中的自然审美观

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有种天然的热爱,尽管封建社会的发展趋势是城市和乡村在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中国古代文人依然将更多的诗情和理想寄托于自然之上。“自然”在汉语中是个多义词,相当于“自然界”的这个含义,古代文学中常以“山水”来指称,特别是在山水诗和山水散文中,古代中国人的自然审美观体现得最为显著。明代有丰富的山水文学创作,也有众多高质量的山水文学作品,明人独特的自然审美经验及对自然的态度,在这些作品中有着最为直接的呈现。总的来说,明代前期山水文学中的自然审美观中言志和政教的意味较为浓厚,随着政治压力的降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新思潮的出现,明代中后期倾心山水的文人明显增多,其自然审美观也注入了心灵和个性解放的意味,追求畅神、真趣和性灵是此时文人进行山水欣赏的出发点。当然,这只是就主要的趋势而言,明代文学思潮和流派众多,文人邀众相互标榜和竞争的现象比较严重,导致各种思潮和流派的文学观反反复复,要找出一条没有分支的主流是不可能的。和前代相比,明人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审美关系的思考无疑是更加深入了,即使是来自传统的对言志和政教功能的强调,明人的理解和阐述也要细腻与合理得多。明代是小品文创作的兴盛期和成熟期,这是最能体现明代文学创作的一种散文品种,本章即主要依据明代的山水小品对这个时期的自然审美观略作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