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执政党建设新特点

二、新时代执政党建设新特点

执政党自身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既是重大命题,也是永恒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执政党通过更新执政理念,提升执政效能,坚持以伟大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开创了党的建设新局面。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更加合理,问题导向更加突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政治性是政党的根本属性。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注重在政治上建党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形成了讲政治的优良传统。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执政党党内存在的很多问题都同政治问题相关联。习近平总书记因此反复强调,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政治问题要从政治上来解决。党的十八大以后,执政党把政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一重大命题,强调政治建设是执政党的根本性建设,首次将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强调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这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深远考虑。

(二)纪律建设挺在前面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中国共产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正是依靠严明的纪律,执政党才能不断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可以说,严格的纪律性是保持执政党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了系统完备的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十九大上还第一次把纪律建设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并列,共同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党章也充实完善了纪律建设的相关内容,标志着执政党对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十九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要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党的二十大报告则把纪律和作风建设融为一体,体现了党的自我革命在新时代探索的有效途径,体现了纪律建设、作风建设不可分割的基本规律。[38]

(三)党的领导落实在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国家治理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要重视执政党的作用发挥。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居于中枢地位。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中国共产党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而要更好地发挥这一最大优势,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又必须借助国家治理得以实现。这决定了执政党的领导和国家治理存在着密切的内在关联,必须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契合点,对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将党的领导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基于此,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要求体现到各方面制度安排之中,落实在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体现了执政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自信,以及对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根本的深刻把握。

(四)制度建设贯穿其中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随着自身建设实践的深入发展,新时代执政党对制度建设的思考更加理性和系统,更加突出制度建设的托底和治本功能。[39]在执政党看来,制度建设是最可靠、最有效、最持久的治党方式,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重要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执政党着力推进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修订了党章,制定出台了包括3部准则、42部条例、111部规定,以及127部办法、规则、细则等在内的280多部党内法规制度性文件,推动党的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为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根本保障。[40]截至2021年7月,执政党现行有效党内法规共3615部。其中,党中央制定的中央党内法规211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及党中央工作机关制定的部委党内法规163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地方党内法规3241部,以党章为根本,以准则条例为主干,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趋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