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

第一节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

知识分子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和一定文化条件下产生的,是一个历史的、文化的范畴。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知识分子的理解和界定不同。在我国现阶段,知识分子通常是指具有大专以上的文化水平,从事科研、教育、文化传播、技术应用、企业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的脑力劳动者。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已经增长到2.18亿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 467人。[1]

党外知识分子概念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党外知识分子,是指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其中包括参加各民主党派的知识分子和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的无党派知识分子。狭义的党外知识分子,主要是从统一战线工作对象的视角考虑,指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的无党无派的知识分子。[2]在现阶段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实践中,党外知识分子通常界定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在所在领域和所联系群众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无党无派知识分子。[3]党外知识分子在我国知识分子队伍中约占75%,且分布广泛,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依靠力量和宝贵人才资源。

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具有整体性和连贯性。严格来说,并没有专门的党外知识分子政策。但是,党外知识分子作为知识分子中的特殊群体,则是统战工作的主要对象。《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专章谈到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分别涉及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统一战线工作,以及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工作。

党外知识分子也是统一战线各界代表人士的源头,民主党派的各级领导人、无党派代表人士、工商联和侨联、台联等人民团体中的党外负责人、各级人民政协委员、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中的代表人士,绝大多数都是从党外知识分子中培养选拔出来的。因此,在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这一论述在原先“基础性工作”的认识上提出了“战略性工作”的新论断,提升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长期性的战略高度,凸显了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战略意义。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基础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党外知识分子历来都是统一战线的重要成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联盟。其中,小资产阶级的主要代表就是党外知识分子。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举行政治局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明确提出,广大的小资产阶级群众,革命的知识分子,是民族革命中最可靠的同盟者。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和吸收党外知识分子参加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已经基本形成。[4]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绝大多数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但仍作为统一战线成员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作用。[5]改革开放以后,包括党外知识分子在内的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同工人、农民一起构成了统一战线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事关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统一战线各方面的工作对象大多数是党外知识分子,是各个领域代表性人物的源头。《条例》明确的12个方面统战工作范围中,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等,全部属于党外知识分子。从这个意义上说,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就可以为统一战线各方面源源不断地输送代表人士和优秀人才,从而为统一战线各个领域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从哲学思维层面审视,所谓“战略性”,决定了事物的持久发展,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战略性,同样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党外知识分子作用大,不是一般性工作,而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永续发展。中国共产党基于统一战线的策略要求和战略考量,很早就关注到知识分子群体,并通过统战工作对他们加以团结和联系。1922年中共二大通过的《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指出,在全国各城市,集合工会、农民团体、商人团体、职教员联合会、学生会、妇女参政同盟团体、律师公会、新闻记者团体等,组织“民主主义大同盟”。可见,党在创建之初组织革命力量时,不仅依靠和团结工人、农民、商人,也将知识分子作为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毛泽东同志指出,没有知识分子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今天,党外知识分子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同样能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另一方面,党外知识分子影响力广,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大计。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结构中的知识分子数量和比重将持续上升。与此相应,党外知识分子的数量也必然随之增加。

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党外知识分子不仅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影响着社会舆论和价值观念。[6]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不仅要增强责任意识,配强工作力量,还要改进工作方法,学会同党外知识分子打交道特别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党外知识分子见证了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时代变迁,其思想主流积极进步,普遍具有爱国报国情怀,同时思想观念的多样性、选择性、差异性也较为明显。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首先要弄清楚向哪里引领、用什么引领、怎么引领等问题,以思想上的共识确保方向上的一致、行动上的协同。[7]2019年年底,中央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加强政治引领,引导党外知识分子深化理论学习,不断凝聚思想共识;加强价值观引领,在党外知识分子中大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事业引领,鼓励支持党外知识分子发挥专业特长,推动创新创造。《意见》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主线,覆盖了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各个领域。各高等院校、国有企业、科研院所及党外知识分子集中的单位,应组织并支持党外知识分子开展共识教育、建言献策、服务中心、社会服务、队伍建设等主题活动,引导党外知识分子不断巩固思想政治基础。

当前,我国党外知识分子队伍构成更加多样,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要以加强政治引领、价值观引领、事业引领为主要任务,以创新方法路径为着力重点,以健全工作体系为重要保障,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党外知识分子分类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