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

第五章 加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

非公有制经济,是相对于公有制经济而言,指生产资料私人所有,以自己劳动为主或以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经济组织,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中国大陆范围内中国公民投资的个体、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狭义的非公有制经济,仅指国内的个体私营经济及各种混合经济中的个体私营经济成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指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在统一战线实际工作中,主要指私营企业主中的代表性人物。[1]

非公有制经济直接服务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在推动发展、促进创新、增进就业、改善民生和扩大开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开放最重要的增量改革和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非公有制企业也成为我国最具经济活力与成长性的经济组织。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到3143.3万户,就业人数达21375.4万人。个体工商户发展到8261万户,就业人数达16037.6万人。改革开放40多年来,非公有制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民营企业由2010年的1家增加到2018年的28家。非公有制经济占我国税收总量、GDP比重、科技投入和创新成果、城镇劳动就业、企业数量等比重都超过半数,撑起了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就业增收的主渠道,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说:“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

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伴随非公有制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非公有制经济统战工作也经历了从起步探索到创新发展的实践过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多次深入企业调研指导,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企业家座谈会,围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弘扬企业家精神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阐述。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也专章谈到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一战线工作,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全新理念和方针举措,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