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科学技术的简单介绍
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的不断发展,现代法庭科学可以针对人体某些器官和行为具有的唯一性,运用生物学知识进行人身识别。
(一)现代生物学在刑侦查中的运用
1.利用人视网膜、体味、耳廓、声纹、唇纹、牙痕等识别技术认定人身。
2.利用人面部的特征。包括:颅像重合技术、电脑画像、人像再塑技术等认定人身。
3.利用人手部的特征。手印检验技术作为一种侦查技术已相当成熟,指纹鉴识是人身同一认定的最有力证据。手的外形、手脉纹及人的指甲分离部分也可作人身同一的认定。
4.利用人足的特征。足迹是犯罪现场上最常见的痕迹之一,足迹检验在查明案情、证实犯罪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5.根据身体斑、痣、瘢痕、胎记、褶纹、皱纹、文身,甚至身体上某个特定部位的压痕(如臀部坐印)等个别特征的特殊性认定人身。
(二)昆虫学知识在刑侦中的应用
人死后会引起昆虫的不同反应,昆虫学家据此来推断死亡时间。
例如:
人在户外死亡10分钟后,各种麻蝇和绿蝇就会在死者的口腔、耳朵和鼻孔里产下成千上万只卵,这些虫卵在12小时之后就孵化成蛹状物,然后便离开尸体,钻入附近的土壤里。接着是甲虫,再是蜘蛛、虱子、蜈蚣等,它们“光临”现场是为了吞食先来的那些虫子,或者是为了分享最后的“美餐”。这些昆虫的食物链及生活规律极为固定而且准确无误,就像是一个天然的时间表,使昆虫学家能据此准确地推断死亡时间。不同的昆虫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性,因而在尸体上或在尸体周围的昆虫能告诉警察发案现场是室内还是室外,是白天还是黑夜,是在阴暗处还是在阳光下,当时的气候是温暖还是寒冷、湿润、阴暗的环境。若尸体上的昆虫很少见,则可判断为尸体被移动过等。
(三)植物学知识在刑侦中的应用
犯罪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完成的,植物物证很容易黏附在案犯或受害人的身上,而且一般都不被注意。植物学检验技术是运用植物解剖原理和植物显微技术,对植物叶背面的下表皮细胞和下表皮细胞变化形成的气孔、水孔和毛茸体等形态,以及植物的根、茎、花、果、种子等器官的细胞形态,淡水藻类微生物的形态,通过微观特征的比对检验,进行植物种属、生长环境和分布区域等的鉴定,现场只发现提取这些植物检材与样本仔细比对检验,便可为查找或确定作案第一现场提供依据,也可为揭露和证实犯罪提供证据。
(四)分析技术在刑侦中的应用
现代化学、物理学、仪器分析技术已经在物证的发现、提取和检验鉴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刑事技术工作者把现代高精度的仪器设备运用到鉴定之中,对一些痕迹物证进行分析鉴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对证物识别的准确度。
(五)现代网络技术在刑侦中的应用
法医科学DNA数据库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数据库是利用STR-PCR等各种DNA分析技术的高效性与计算机技术的高储存性、高效检索性及网络的传输技术,将在犯罪现场搜集的生物检材(人体组织、血斑、精斑、唾液斑、毛发、骨骼等)及涉案相关人(受害人、犯罪嫌疑人等)的各种检材,经DNA提取、纯化和定量,再经STR基因座复合扩增、DNA自动分型检测后,得到数字化的DNA分型结果,通过网络将数据导入具有统计、比对功能数据库系统的计算机中,完成库中DNA分型数据自动比对,依据它们的DNA分型匹配与否,得出认定或排除结论的数据库系统。广义的法庭科学DNA数据库系统应是囊括上述功能及该检验技术标准化质量控制体系。
建立法医DNA数据库的前提是:①有前科犯罪的人重新犯罪的概率为30%~40%;将有犯罪前科的人DNA数据存入计算机存储系统,就可以起到监控和震慑作用;②资料的共享使处于闭塞状态的警察形成网络的共同体与罪犯作斗争;③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寻找案件的同一和现场物证的同一,实现异地的并案和串案,节省警力;④电脑的存储技术和网络传输作为技术手段的可能,以及法律的支持等。
目前,我国已出现了零散的犯罪前科人员DNA数据库、现场DNA数据库、失踪人员亲属DNA数据库和无名尸、碎尸DNA数据库。但数据还不够准确、标准不统一,难以进行大范围的连接和统一。建立DNA检验全自动化过程目前虽然PCR扩增、STR分型、mtDNA测序等过程实现了自动化,但检材的前期处理即DNA提取、纯化阶段还基本上是手工操作,这样往往出现一些人为的疏漏和误差,为了减少错误的发生,应逐渐建立从DNA抽提到测序、分型的全自动化过程[2]。
预计在今后一段时期,DNA数据库的发展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数据库的数据容量将进一步扩大。如英国将现占全国人口总量5.2%的数据库扩大到10%。第二,在DNA检测技术方面将更加自动化,以减少人工误差。缩短检测比对时间,提高办案效率。第三,在立法方面将进一步扩大进入数据库的人员范围,同时又将保证数据库的信息不被滥用,以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和隐私权不受侵犯。第四,将进一步利用现场生物检材的其他遗传信息来预测犯罪嫌疑人的生理特征,如种族、肤色、头发颜色、性别、健康状况及行为特征等,以提供侦查线索,缩小侦查范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