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说的特征及分类
(一)假说(hypothesis)指用已有的事实材料和科学原理为依据对未知的事实或规律所(而)提出的推测性说明[1]
下面是科学史上有名的“星云假说”:
太阳系起源包含两个基本问题:太阳系中形成行星的物质从何而来和行星是怎样形成的。
1755年,德国哲学家康德(I.Kant)在《宇宙发展史概论》一书中提出了太阳系起源于原始星云的假说。他认为形成太阳系的原始星云是由大大小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不均匀地散布在空间中,由于粒子间相互吸引,较小的粒子向较大的粒子聚集,在引力最强的地方逐渐凝聚成中心天体。当某一个方向上的运动占了优势,就使原始星云转动起来并在中心天体周围形成了大致在同一平面上转动起来的大大小小的粒子团,这些粒子团渐渐就成为围绕中心天体旋转的行星。行星依照它们距离太阳的远近不同而有不同的轨道,离中心天体越远,轨道的椭率越大。此星云假说比较圆满地解释了太阳系的共面性、近圆性和同向性。但是,却无法解释星云自转问题、角动量[2]分布异常的问题、行星质量分布问题及八大行星自转轴倾角不一致的问题。
(二)假说的特征
1.客观性和科学性
科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假说产生的刺激因素,已有的科学理论是假说出现的理论依据。这说明假说与客观实际相联系。尽管假说是对尚未认识的事物或现象的性质或发生原因的一种猜测,但它不是毫无根据的胡乱猜测,也不是不顾事实的主观臆断,它是以可靠的事实为依据,在多种科学知识基础上运用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类比和想象等方法,形成解答问题的基本观点。正是由于立足于既有的科学知识和科学事实,假说不是妄想,不是迷信,不是凭空杜撰,而是符合客观事实的一种科学认识。
2.推测性和预见性
假说是对未知的事实或规律的推测性说明,是根据已知的科学知识和科学事实推测出来的。假说内容包含着新科学理论,是对新科学理论的预见,它的客观真理性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它与科学理论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表现在:科学理论是具有某种逻辑结构并经过一定实验检验的概念系统,或者说科学理论是一种对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正确认识所构成的比较系统的理论学说,它是人类对客观对象的正确认识成果;科学假说尽管其内容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终究还没有经过实验验证和确认。如果在实践或实验中被证伪,科学假说就会被淘汰,从而为另外的假说所代替。假说的前提与结论的关系不是客观必然联系而仅是可能的联系,它的前提是主观预设而非客观真理。
(三)假说的内容
1.问题
解决问题是假说产生的因素,这决定了问题是假说的内容。例如星云假说是为了解决太阳系起源问题而提出来的。
2.假设理论
要解决科学发展中的问题,必须有一个新理论,这个理论是未经证实的,它的出现要在已有科学理论基础上,必须得到科学工作者的认同并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严密的逻辑性,能够解释相关的事实和预测未知事实,对假说中出现的问题能够给予科学的说明,这是假说的核心内容。例如康德星云假说是建立在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基础之上的对太阳系形成的一种新理论。这一假说比较圆满地解释了太阳系的起源、太阳系的共面性、近圆性和同向性等问题。
(四)对假说的分类
依据假说涉及问题的不同性质,可分为经验假说和理论假说。
1.经验假说
是对可观察事实予以系统化时出现的问题而作出的推测性解释。
2.理论假说
在经验定律假说基础上,对经验定律假说的解释。它是根据思维的创造,运用诸如直觉、类比、想象、抽象等对事物现象及其规律作出的推测性解释。
依据提出假说的目的不同,可分为定律假说和作业假说。
1.定律假说
它是对于一类事物或现象的性质、发生原因的推测性解释,这种解释通常得出的是一个具有普遍性意义的规律性的命题。经验假说和理论假说都属定律假说。
2.作业假说
对某个特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发生原因的推测性解释。这种解释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事物或现象的性质、发生原因的解释,指导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展开工作,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刑事侦查中的假说就是作业假说,也叫侦查假设。